好的教案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如講解、實驗、討論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果。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全集應該寫成什么樣的?快來看看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全集,本文為你提供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全集寫作技巧和示例!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全集篇1
課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的口算.
2.使學生能利用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進行遷移類推,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十幾減幾的口算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演示課件“”】
2+9=3+8=4+7=5+6=
3+9=4+8=5+7=6+6=
4+9=5+8=6+7=7+6=
5+9=6+8=7+7=8+6=
2.()里應填幾?【繼續演示課件“”】
5+()=114+()=125+()=14
4+()=112+()=113+()=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繼續演示課件“”】
(1)出示例1:11-5=□.
①啟發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②匯報時,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思維,開發學生思維.
想加算減;
數的組成;
因為11-6=5,所以11-5=6;
……
③啟發學生想:十幾減5還有哪些題?怎樣計算?
使學生明確:
11-5=6
12-5=7
13-5=8
14-5=9
15-5=10
(2)出示例1:12-4=□.
①啟發學生分級討論、交流.
②聯系本題,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③啟發學生想:十幾減4還有哪些題?怎樣計算?
使學生明確:
11-4=7
12-4=8
13-4=9
14-4=10
2.教學例2.【繼續演示課件“”】
(1)分級討論、交流,十幾減3、十幾減2有哪些題,怎樣計算?
(2)匯報時,使學生明確:
11-3=811-2=9
12-3=912-2=10
13-3=10
3.引導學生對比.
啟發想的計算可以怎樣想?使學生明確.
想加算減;
想十幾的組成;
想:11-5=6→11-6=5……
11-4=7→11-7=4……
11-3=8→11-8=3……
11-2=9→11-9=2……
三、全課小結.
略.
隨堂練習
1.“做一做”第1題【繼續演示課件“”】,投影出示,啟發學生說明圖意,獨立填寫.
2.“做一做”第2題【繼續演示課件“”】,口算,競賽.
3.練習五第3題【繼續演示課件“”】,分級討論交流,獨立填寫.
(此題滲透統計思想,必要時教師做一下說明.)
布置作業
練習五第4、5題(圖片“練習四”、“練習五”).
板書設計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全集篇2
教學內容:
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數學一年級第一學期(試驗本)P15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 對星空中的一些星座(由7顆星組成的)的星星計數。
2. 按給出的數在方格紙上畫星圖。
3. 聯系生活實際,學生初步了解常見的星座知識。
能力目標
1. 發展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
2. 在畫點圖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在情境創設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宇宙奧秘的欲望。
重點難點:
按給出的數在紙上畫出星圖。
教學準備:
1. 教師方面的準備:多媒體課件、方格紙、小圓片
2. 學生方面的準備:課前有關星座的知識探究、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 播放歌曲《一閃一閃亮晶晶》
師:夜晚悄悄地來臨了,美麗的月亮散發著淡淡的光芒,可愛的小星星在對你調皮地閃動著大眼睛,這些星星用直線連接起來,就形成很多的星座。請學生分組交流介紹收集到的有關星座的知識。
2. 個別回答:你知道有哪些星座嗎?星座對于我們人類有什么作用呢?
3. 出示課題:美麗的星座
二、新授實施
1. 教師邊操作多媒體課件,邊介紹:天鵝座、獅子座、獵戶座,北斗七星座。
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結:同樣是7顆星星,可是由于排列的位置不一樣,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2. 請你用7個小圓片模仿擺出以上的四個星座,教師巡視輔導。
3. 你還能用7個小圓片擺出其他的形狀,并取個合適的名字嗎?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組織評比:誰的星座最可愛、最美麗?
4. 小結:奧妙無窮的宇宙世界等著小朋友長大以后去探索、去求知。
三、練習嘗試
1. 我們可以把這些星星看作是一個小圓點,然后我們可以在方格紙上畫出星座。你們想不想也來動手畫畫看呢?(教師選擇其中的一個星座帶領小朋友嘗試畫)
師:先畫4個圓點,將點與點用線聯系起來,這樣就能形成一幅星座圖。
生:選擇喜歡的顏色畫4個圓點來畫出星座。
2. 想一想,畫一畫:用4個圓點、5個圓點創作出其他的星座,小組內交流評比。
3. 教師指導寫數:7的寫法
四、探究鞏固
1. 比一比,賽一賽:我是小小天文家。讓學生展開想象自己來發明星座,并展示學生作品,給予一定的獎勵。
2. 總結:今天學習了什么本領?你還想了解什么知識呢?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全集篇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感知兩個或兩個動物之間的高矮關系,體會高矮的相對性。
2、在比較過程中體會高矮的正確方法。
3、滲透幫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掌握比較高、矮;長、短;厚、薄等的方法。
教學難點:
課堂紀律的組織,學生的合作精神。
教具準備:
繩子、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比較的“多、少”)
師:今天有好多老師來聽課,誰能說出老師多還是學生多?
生:老師多!
生:學生多!
引導學生說:學生比老師多,老師比學生少。
二、新課。
1、請剛才回答的學生上來。
師:老師和同學站在一起,請大家判斷誰高?誰矮?
生齊:老師高!
師:下面誰愿跟這個同學比較?
(有意請一位跟這個同學差不多的學生,這樣學生不容易看出來,從而引出比較的方法)。
師:大家覺得誰高?誰矮?(兩個學生面向學生)
學生爭論一番。
師:他們這樣站著不容易看出高矮,有更好的比較方法嗎?
生:讓他們背對背。
讓兩人背對背站著再比較,得出結論。
(出示課件 1 ,讓學生觀察。)
師:淘氣和笑笑也是用這種方法來比高矮的,但是,淘氣這樣做,你覺得對嗎?
生:淘氣做得不對,因為他腳踮起來。
師:哦!比高矮時不能把腳踮起來,還要注意什么呢?
(讓學生自由在小組里發表意見。如:把背挺直、鞋子一樣高、都不穿鞋子等)。
2、老師小結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背對背、把背挺直、鞋子一樣高、都不穿鞋子。
3、小組內互比身高。
師:大家都知道了比高矮的方法,現在你們可以比身高,還要請個同學幫助看。
(學生活動,老師適當指導)。
4、學生反饋活動結果。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全集篇4
教學內容:
比較長短、高矮。課本第4~5頁。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長短、高矮的含義。
2、初步知道怎樣作長短、高矮的比較,初步懂得直接比較的思維方法。
3、能準確地應用長短、高矮的基本詞語表達出比較的結果。
教學重點:
1、知道長短、高矮的含義。
2、初步懂得直接比較長短、高矮的思維方法。
教學難點:
1、掌握比較的標準和方法。
2、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了解學生對實際生活中長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認識。
二、新課導入。
1、取出一支吸管,問:這支吸管長還是短?
2、當學生說出答案或爭論時,再拿出分別比它短和比它長的兩支吸管,引起學生對剛才答案的懷疑,從而導入新課。
3、出示課題,明確目標。
三、新課教學。
1、明確比較的要求。
(1)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對單個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較。
(2)確定什么和什么比較,比較的標準是什么。
(3)比較時,要把兩物體的一端對齊,然后再看它們的另一端是否對齊,從而進行比較。
2、指導看圖P4(投影):圖上有什么?
3、看圖找一找比較這些事物的長短或高矮。
(訓練學生說出比較的結果:___比___長、___比___短、___和___同樣長或___比___高、___比___矮、___和___同樣高。)
4、練習P4。
(1)看圖長的畫√,短的畫O。
(2)你還能在圖上找一找,比一比嗎?
5、小結。
比較長短和比較高矮都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單個物件不存在長短、高矮的,比較長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樣,一定要把一頭對齊,才能正確比較出長短和高矮。
6、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實物,分組進行比一比,相互講出比較的結果。(教師巡視,對差生進行輔導。)
四、鞏固練習。
1、課本P5想想做做。
(老師讀題指導看圖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并說出理由。)
2、請聯系你身邊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談談你的收獲。
六、作業。
1、運用已學的知識,找身邊熟識的事物比一比,說一說。
2、預習P6比一比。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全集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進一步鞏固10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感受一列數蘊含的規律;發展學生的數感。
2、情感、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善于與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學生實踐、觀察分析能力;讓學生深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正確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教具準備:
電子白板、計數器2個、小黑板。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1、情境。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的好朋友——小灰兔要帶我們去參觀動物王國里的餐廳,大家想去嗎?(生:想!)
2、復習。師:嗯,大家先別急,小灰兔要和大家玩一個數學游戲,玩得好才能去參觀動物餐廳,你們有信心玩好這個數學游戲嗎?(有!)那好,請聽清楚游戲規則:
一個小朋友上來扮演小灰兔,拿起一張數字卡片,下面的小朋友讀出卡片上的數,并連續數出在它前、后的5個數。(小灰兔還有一個要求:請小朋友們在玩游戲的時候要聽從它的指揮,你們能做到嗎?)
3、導入。師:好了!現在我們可以去參觀動物餐廳了,大家請看,圖上的小動物們在做什么呢?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參觀動物餐廳,先玩數學游戲”這一情境,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鞏固100以內數的順序,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塹。】
二、引導探索,學習新知。
1、數一數。師:小猴和小狗的手上,拿著許多的紅果,你們能數出它們的數目嗎?(反饋:學生有可能一下子就知道結論,緣于他們認識圖上的文字,教師應給予鼓勵,在這里,也可以讓學生再數一數)
2、比一比。師:比較小猴和小狗拿的盤子的數目,你發現了什么?跟同桌同學說一說。(學生可能會說誰拿得多,誰拿得少。)師接著追問:也就是說,這兩個數有什么樣的關系?用上“>、<”怎樣表示,誰愿意上來寫?
3、填一填。讓學生獨立填寫P6的“填一填”,再進行反饋。
4、課間音樂。
【設計意圖:比較大小的初步知識,學生在上冊已經基本掌握了。在這里,通過具體的情境“數一數、比一比”讓學生進一步感知100以內數的大小,并加強對“>、<“的認識,加強學生的符號感。】
三、組織練習,鞏固新知。
師:小朋友!又到了我們玩闖關游戲的時間了,今天我們要闖四關。大家還記得玩闖關游戲要注意什么嗎?(生:要注意——即快又對,字還要寫得工整、漂亮,要遵守課堂紀律等。)大家請看第一關是:
1、比大小。P6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期間巡視輔導。反饋時,學生互相評價,給做得好的同學獎面小紅旗,畫在題目后。(如果個別學生解答困難的,可以借助計數器等進行比較,最后兩小題的答案不,填對一個就符合要求了,這里教師不必事先提醒,在反饋時讓學生自行發現。)
2、連一連。P7第2題。出示掛圖,指名學生說明題意,再讓生獨立完成。(反饋時:評價方法同上,引導學生發現60是個多余的信息。)
3、根據題目內容填一填。P7第3題。出示小黑板,由教師讀題,學生逐小題完成,師再進行評價。[第(1)題教師要引導學生按順序填寫,再讓學生找找規律。]
4、想一想,請你接著畫下去。P7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再反饋。
總結:恭喜小朋友闖完四關游戲,請完成好的小朋友鼓掌表揚一下自己!小朋友,今天我們學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提出:“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由于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他們的學習興趣無法維持很長的時間,把練習設計成“闖關游戲”,完成好的可以獲得小紅旗。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既激發了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又有利于學生逐步學會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
四、實踐作業,拓展延伸。
1、跟爸爸、媽媽玩“讀數、比大小”游戲。(即由爸爸、媽媽讀一數,你找出一個比它小,一個比它大的數,并用符號連起來)
2、P7的小調查。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全集篇6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對星空中的一些星座(由7顆星組成的)的星星計數。
2、按給出的數在方格紙上畫星圖。
3、聯系生活實際,學生初步了解常見的星座知識。
能力目標
1、發展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
2、在畫點圖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在情境創設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宇宙奧秘的.欲望。
重點難點:
按給出的數在紙上畫出星圖。
教學準備:
1、教師方面的準備:多媒體課件、方格紙、小圓片
2、學生方面的準備:課前有關星座的知識探究、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播放歌曲《一閃一閃亮晶晶》
師:夜晚悄悄地來臨了,美麗的月亮散發著淡淡的光芒,可愛的小星星在對你調皮地閃動著大眼睛,這些星星用直線連接起來,就形成很多的星座。請學生分組交流介紹收集到的有關星座的知識。
2、個別回答:你知道有哪些星座嗎?星座對于我們人類有什么作用呢?
3、出示課題:美麗的星座。
二、新授實施
1、教師邊操作多媒體課件,邊介紹:天鵝座、獅子座、獵戶座,北斗七星座。
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結:同樣是7顆星星,可是由于排列的位置不一樣,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2、請你用7個小圓片模仿擺出以上的四個星座,教師巡視輔導。
3、你還能用7個小圓片擺出其他的形狀,并取個合適的名字嗎?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組織評比:誰的星座最可愛、最美麗?
4、小結:奧妙無窮的宇宙世界等著小朋友長大以后去探索、去求知。
三、練習嘗試
1.我們可以把這些星星看作是一個小圓點,然后我們可以在方格紙上畫出星座。你們想不想也來動手畫畫看呢?(教師選擇其中的一個星座帶領小朋友嘗試畫)
師:先畫4個圓點,將點與點用線聯系起來,這樣就能形成一幅星座圖。
生:選擇喜歡的顏色畫4個圓點來畫出星座。
2、想一想,畫一畫:用4個圓點、5個圓點創作出其他的星座,小組內交流評比。
3、教師指導寫數:7的寫法
四、探究鞏固
1、比一比,賽一賽:我是小小天文家。讓學生展開想象自己來發明星座,并展示學生作品,給予一定的獎勵。
2、總結:今天學習了什么本領?你還想了解什么知識呢?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全集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知道0的三個含義,通過直尺認識0在數中的順序,會讀寫0.
2.指導學生規范寫0,培養學生書寫能力.
3.引導學生觀察圖,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
教學重點:
1.初步知道0的含義,0在數中的順序,會讀寫0.
2.指導學生規范書寫,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難點:
理解0的三個含義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教師:大家喜歡聽故事嗎?你們聽過《小貓釣魚》的故事嗎?
二、觀察畫面,引入新課
(一)出示主題圖.
教師:你猜猜故事里的小貓是哪一只?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別的小貓釣了多少條,你們知道嗎?你們能把這些數寫在下面的田格里嗎?
1.出示圖片
(1)學生在書上寫數.
(2)展示
教師:你認為他哪寫的好,哪還需要改進呢?
2.出示圖片
教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0”的認識.
(板書:0的認識)
教師:你們的知識可真豐富!0也和1、2、3這些數一樣,也是一個數.
師指著小貓下面的0問:在這里0表示什么呢?
(二)感知0的另兩種含義.
教師:你還在哪見過0?
我們在直尺上發現了0,請同學們拿出直尺看一看.
1.出示圖片
教師:直尺上的數是怎樣排列的?這些數是從幾開始的?
(這些數是按順序排列的,從0開始的)
這個0表示什么呢?小組同學互相說說.
誰來說說你們組的意見?
小結:直尺上的這個0,表示開始,起點的意思.
2.出示圖片
教師:在溫度計上也有0,這個0又是什么意思?
教師:0度是水變成冰的溫度,當溫度下降到0度時水就開始結冰了.
3.出示圖片
教師:0度可以這樣表示.
三、學習寫0.
(一)教師:我們在這么多地方見過0,0是怎樣寫出來的,請看大屏幕.
1.課件演示:0的寫法
2.邊演示邊講解:
0是一筆寫成,起筆在右上邊線中間偏上一點,向上碰到上邊線,再向左下寫,寫到橫豎中線焦點的地方,與豎中線接觸,然后向右下拐,到下邊線中間偏左的地方與下線接觸,再往上拐到中線附近,與右邊線接觸,再繼續向上,收筆處與起筆處相連接. 教師:請你用手指和課件演示一起寫一遍.
學生書空
(二)出示圖片
1.學生練習書寫.
2.出示學生作品.
教師:你認為他哪寫的好,哪還需要改進呢?
(三)出示圖片
1.教師:你能把下面的空格寫完嗎?
2.出示學生寫法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01 002 003 004 005
001 002 003 004 005
教師:哪種寫法對呢?為什么?
(這兩種方法都對,第一種是接著寫的,第二種是照樣子寫的.)
教師:你們寫得真棒!在寫好字的同時,還注意了寫字的姿勢.
四、課堂練習
(一)出示圖片:請你從0開始,按順序把這些數連起來
教師:你們畫出的是什么呢?(小熊舉重)
誰還想把你的作品給大家看看?
(二)出示圖片:怎樣數得快?
教師:請你先想想,怎樣數快,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組同學說說,看誰的方法最快.
(指名演示怎樣數.)
五、課堂小結
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0呢?
探究活動
與眾不同
活動目的
1.使學生加深對5以內數的認識.
2.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活動題目:在0、1、2、3、5這5個數中,哪一個數與眾不同?
2.學生分小組討論.
3.學生集體交流.
分析與參考答案
一個數是不是與眾不同,要看選擇怎樣的標準,選擇不同的標準,就會有不同的“與眾不同”,下面只是幾種不同的說法:
0與眾不同,理由是只有0小于1,而其他3個數都大于1;也可以說1的起筆和收筆是重合的,所以0與眾不同;
1與眾不同,因為只有1是處于兩個雙數中間;
2與眾不同,因為有兩個數比2小,有兩個數比2大,2處于中間位置;
3與眾不同,因為在3個單數中,3處于正中間的位置;
5與眾不同不同,因為0、1、2、3這三個數都是一筆寫成,而5是用兩筆寫成;也可以說只有它大于3,而其他三個數都小于3;還可以說前面四個數中,相鄰兩個數都相差1,只有5與3是相差2;因此5的確與眾不同;
從上面的解答來看,一道題的答案不一定是的,可以是多種多樣的.
活動說明
這個探究活動的答案還有很多種,只要學生說出自己的理由,都應該算正確.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全集篇8
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觀察,初步感知物體有高有矮;知道;通過操作學會比較物體高矮方法;知道物體的高矮是相對的。
通過猜想、驗證、下結論等環節,讓學生經歷探究的全過程,初步培養學生探究的能力,在探究的過程中,進一步學習比較的方法。
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身邊物體的比較,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重點難點
在比較過程中,差別不明顯的,要利用數量進行刻畫,在比較。
教學方法
互動式教學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活動一、情境引入
播放《柯南》片段,你喜歡柯南嗎?柯南抓壞人可厲害呢,為什么呢?因為他觀察事物非常仔細,細小的差別也能看出。今天我們就學習他這種細致入微的觀察精神,看誰觀察最仔細!
活動二:觀察主題圖
出示主題圖
觀察圖,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圖上有幾個人,他們在干什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你怎么知道是在路上?你怎么知道是盲人?
把圖上的三個人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么?
他們三個人中,誰高,誰矮?(比較后板書:高矮)
圖上的兩個小朋友,又是誰高誰矮呢?
活動三:游戲
指名兩個身高相差不多的學生,讓學生猜一猜誰高誰矮。有什么方法知道誰猜到了?
學生可能說出以下幾種方法:
①請兩位同學到前面比一比。(故意讓一個學生踮著腳尖比)引導學生發現不公平。從而讓學生明白,事物的比較要在同一起點上
②用尺子量一量。
③分別請兩位同學到墻邊站直,在墻上劃一劃。
通過驗證誰猜對了?
開講激趣:利用學生熟悉的動畫人物--柯南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既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又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
聯系生活實際,在引導學生比較了圖中人物的高矮之后,讓學生自己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比較?讓學生明白比較是從生活中得來的。學會比較的方法后,又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進行比較。
活動四 如何比一組學生的高矮?
選一組學生上來比高矮,由高到矮排成一列,然后說出誰,誰最矮。
選中間的某一位學生,讓學生說一說這位學生比誰高,又比誰矮。
活動五 做一做
第16頁的第1~4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活動六 練一練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在學生獨立解題的基礎上,組織他們進行交流。
活動七 總結全課
活動八 下課
每個小組從矮到高排成一列,每人用“高”或“矮”說一句話(如我在小組中,我比某某高,我比某某矮),再離開教室。
讓同組的同學互相比較高矮,培養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面向全體學生,注重人人參與,激勵人人成功。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全集篇9
教學目標:
1、在動物餐廳的情境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數的相對大小關系,探索百以內數的大小比較規律。
2、掌握百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會比較。
教學重難點:
數的大小比較。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森林里新開張了一家動物餐廳,小兔當任經理,小猴和小狗都跑去當了服務員。這一天,餐廳來了許多客人,經理說:“快,快,拿盤子,比誰拿得多。”小猴和小狗急急忙忙用雙手去拿盤子。小猴說:“我拿了21只盤子。”小狗說:“我拿了18只盤子。”請你來當當裁判,誰拿得多?
二、知識探索
1、小組合作學習:
比一比,誰拿得多?說說你是怎么比的。
2、匯報交流。
3、小結:十位上2比1大,所以21﹥18。
4、試一試:26、31、67、49、89、90。
5、二次小組學習:
比一比下列計數器上的數。(第6頁填一填)
6、匯報交流。
7、小結:
十位上的數相同,就比個位上的數誰大就誰大。
三位數比兩位數大(位數多的數比位數少的數大)。
8、比大小。(第6頁練一練)
學生獨立完成后校對。
三、鞏固練習
1、連一連。(第7頁第2題)
2、按規律填數。(第7頁第3題)
(1)按順序填數。(說說表格有特點)
(2)讀出個位是5的數,讀出個位是0的數。
(3)說說有什么特點。
(4)根據填好的表,把下圖中缺的數填上。
(實際是根據規律填數)
3、按規律畫圖。(第7頁第4題)
四、小調查。
我們學校一年級有幾個班?每班各有多少人?哪班學生人數最多?哪班人數最少?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全集篇10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4、25頁例題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演示,使學生知道加法的含義;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加法來解決。
2.通過學生操作、表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3.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獲得成功體驗,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點:
知道加法的含義。
教具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5個圓片、5根小棒。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美的引入
背一背5以內數的合成與分成。
二、美的發現
1.引導觀察,感知加法的含義。
(1)用電腦反復演示,讓學生感知到:把3只紅汽球與1只藍汽球放到一塊兒。
(2)你能說說圖的意思嗎?
教師引導學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師說明:3只紅汽球和1只藍汽球放到一塊兒就是合起來的意思。(教師邊說邊用手勢表示合起來)
2.學習加法算式。
(1)由汽球的數量抽象出數字3和1。
(2)教師說明:把3和1合起來,在數學上我們用符號+來表示,教師板書+。
(3)引導學生數一數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數字幾表示?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板書=,并在等號后面寫上4。
(4)教師進一步說明:把3和1合起來,用加法計算。(板書:加法)
(5)讀加法算式。
教師范讀,同桌互讀,學生自己讀。
3.看圖說算式的意思。
觀察24頁做一做的三幅圖,說說這三個加法算式分別表示的意思。
4.觀察25頁上圖,請學生說說圖意。
原來有3只松鼠,又來了2只松鼠,現在有幾只了?把3只和2只合起來,用加法算式怎么寫?3+2。
想想,合起來是多少?
匯報:
(1)數數的方法,1、2、3、4、5,共5只。
從3接著數,4、5。
(2)利用數的組成,3和2組成了5。
三、美的升華
1.看圖,填得數。
2.看圖擺一擺,填一填。
投影出示25頁做一做的第2、3題,學生邊擺邊口述。進一步加強對加法含義的理解。
3.聯系生活,豐富聯想。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引導學生通過看算式,擺小棒,進一步理解加法含義。)
四、小結
你今天有什么收獲?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全集篇11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100以內數的認識,是認數范圍的進一步擴展。它不僅是學習100以內數的計算的基礎,也是今后學習萬以內數及億以內數的基礎,對發展學生的數感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在整個小學階段具有重要意義。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正確地數出100以內物體的個數。
2、在數數的過程中,認識計數單位“百”,了解數位(個位、十位、百位)的意義及順序,能正確地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及組成,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3、借助100以內數的組成,能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
4、能用100以內的數描述身邊的事物,進一步體會數與生活的聯系,并能進行簡單的估計,形成初步的估計意識,培養數感。
[教學重、難點]
理解數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能用多種方法計算整十數之間、整十數與一位數、兩位數的加減法。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正確地數出100以內物體的個數,并能進行簡單的估計,形成初步的估計意識。
2、在數數的過程中,認識計數單位“百”,了解數位(個位、十位、百位)的意義及順序,理解數的組成。
[教學重、難點]
初步理解“十”、“百”的含義,知道數位和數位順序;初步理解百以內各數的含義,初步體會十進制計數法。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信息窗1、自主練習1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下面老師給大家猜一個謎語:一位先生在南極,不怕冰天和雪地,身穿黑色燕尾服,里面套著白襯衣。這位先生是誰呢?(企鵝)它生活在哪里?(南極)誰能為大家介紹一下南極?(學生介紹)大家愿不愿意多了解一些有關企鵝和南極的知識呢?那可要聽好了。(P19)
現在,南極的小主人歡迎同學們到冰雪覆蓋的美麗的南極大陸上做客。(出示掛圖)你看到了什么?能告訴大家南極的小主人都有誰么?(板書企鵝、海豹、賊鷗)
二、新授
(一)教學紅點標示的內容
1、數一數
(1)仔細觀察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企鵝、海豹、賊鷗各有多少只)
(2)咱們先來看一下企鵝,這么多的企鵝,大約有多少只呢?同學們想怎樣來數呢?現在就用你喜歡的方式來數出企鵝的只數,一會兒匯報給大家。
(3)剛才我們用了這么多的方法,一只一只地數,二只二只地數,五只五只地數,十只十只地數,這么多不同的方法,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4)到底誰說得最接近呢?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多數同學喜歡用十只十只地數,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數較大宗物品時也可以用10個放在一起或圈一圈的方法來數一數。
2、擺一擺
(1)剛才我們用了數一數、估一估的方法,現在你能用你手里的學具擺一擺嗎?如果一根小棒代表一只企鵝,你能用小棒擺出100只企鵝來嗎?
(2)你擺出了嗎?說說你是怎樣擺的?誰能想個好方法,讓其他同學可以一眼看出有100只。
(3)10個一是10,1個十是10,2個十是20,……那么10個十是多少?引導學生說出10個十是100;100里面有10個十。
3、撥一撥
(1)你能否在計數器上撥出10么?誰能說一說你是怎樣撥的?你能否撥出50、70、100么?說一說你是怎樣撥出100的?
(2)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就是說百位在十位的左面,我們說在百位上撥出一個珠子就是100。
(二)教學綠點標示的內容
1、剛才我們數了企鵝的數量,現在我們來數一下海豹和賊鷗的數量?怎樣用小棒表示它們的數量?用剛才我們學過的方法數出海豹和賊鷗的數量,然后用小棒表示,集體交流,交流時重點說一說怎樣用小棒表示它們的數量。
2、能否在計數器上撥出它們的數量?說一說你是怎樣撥的?引導學生用數的組成的方式來進行撥珠子,十位上撥幾個珠子,個位上撥幾個珠子。
(三)練習
自主練習1:估一估,數一數,說一說。分別估出題目中物體的數量,再數一數,看看你估得準不準,最后在計數器上撥出來。
三、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100以內數的認識,練習了估算,認識計數單位“百”,了解數位(個位、十位、百位)的意義及順序,理解了數的組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自主練習2—6
[教學過程]
1、自主練習2:我說你數
一人說出一個數,另一個人接著數,既可以正著數,也可以倒著數;既可以1個1個地數,也可以2個2個地數或5個5個地數,等等。
2、自主練習3:數一數,填一填
根據圖意自己填空,集體糾正答案。
3、自主練習4:看圖,說一說題目的要求
你能試著連一連嗎?先讓學生說一說氣球上各數的組成,然后再進行連線,完成后集體訂正,訂正時,引導學生說一說為什么小猴不能連73,而連37?
4、自主練習5:估一估,說一說
年青島作為奧運會的一個比賽場所,將進行帆船的比賽,現在就有許多的選手來到這里參加訓練,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們訓練的情況。啊!這么多的帆船,大約有多少條呢?誰能估一估?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5、自主練習6:小游戲
(1)找一名同學一起做示范。
(2)同桌兩人進行互相猜數游戲,學生體會數的大小。理解“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含義,并正確使用。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全集篇12
教學內容:
做個加法表。(教材第50頁)
教學目標:
1、經歷小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內加法表的過程。
2、在教師的指導下,能把10以內的加法算式有規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夠發現加法表中的簡單規律。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小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對10以內的加法進行歸納,從中發現規律。
難點: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經歷研究與探索的過程。
教具學具:
10以內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10以內的所有加法,今天我們就來總結一下。以前是老師給你們講,今天請同學們自己整理我們學過的所有加法算式。你們有信心嗎?
設計意圖:明確要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為小組合作學習創設良好的氛圍。
二、探究新知:
整理加法表。
師:現在同學們先在小組內把我們學過的10以內的加法算式寫在卡片上,注意寫得越完整越好。
學生在小組內共同討論寫卡片。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全集篇13
活動目標:
1、學生經歷探索日常生活中各種有規律的現象,以及類似現象中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初步體會和認識這種現象和其中的簡單規律,并能將這種認識應用到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系。
2、觀察、猜測、操作、驗證以及與他人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用數學的觀點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能力,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好奇心,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
3、同伴合作,自己動手,結合各自的生活經驗,創造規律,展現聰明才智,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活動準備:
作業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游戲引入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好嗎?老師說一個詞語,你們用一個具體的動作來表示一下,準備好了嗎?(拍手——拍手——跺腳)(3次)
師:小朋友,你們猜猜接下去應該做什么呢?
哇,猜得真準,那誰來說說你們是怎么猜的呀?
師: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像這樣按照一定順序、有規律的排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找規律。(板書:找規律)
二、活動內容
1、找規律
猜表情:首先,老師要向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小調皮。(演示課件)它可淘氣了,一會兒微笑,一會兒大哭,一會兒又大笑。我們來學一下小調皮的表情好嗎?看看哪個小朋友學得最像!你知不知道小調皮接下來會是什么表情呢?
噢,小調皮正微笑著大家說,小朋友真聰明!
放氣球:小調皮又到公園里放氣球了,觀察一下氣球,你發現了什么呀?下一只氣球是什么顏色呢?
解密碼:氣球放玩了,小調皮準備回家了。可他碰他了一道難題,他把門上的密碼給忘了,小朋友愿意幫助他對嗎?
2、畫規律
師:小朋友真棒,能夠找到規律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金鑰匙。我們會找規律了,你會畫規律嗎?(出示一組圓形)你能用你手中的水彩筆使它們有規律嗎?(同桌交流,實物展示)
3、算規律
師:小朋友畫的規律可真漂亮,老師想用這些有規律的圓形串成一串美麗的項鏈。接下去,老師該怎么串呀?那你知不知道從第一顆紅色開始往下數第20顆是什么顏色?第31顆呢?這串項鏈一共可以串43顆珠子,你知不知道最后一顆也就是第43顆會是什么顏色嗎?
4、生活中的規律
師:其實,像這樣有規律的東西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大家看,(課件演示:家具裝飾——古文物——少數民族的服飾——跳舞的小朋友—一—年四季)除了老師說的這些,你還知道我們生活中的規律嗎?看看我們身邊的,再想想我們平時看到過的,還有哪些?
5、創造規律
師:原來啊,我們的規律無處不在,想不想自己也來創造一些規律。
你能用動作來做一個規律嗎?
今天,教師還幫大家準備了學具,你可以用材料袋中的學具來擺規律,也可以用水彩筆在作業紙上畫規律,還可以用動作讓大家來猜規律。下面我們四個小朋友一組,比一比,哪一組同學創造的規律多一些,美一些。
三、活動總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找到了生活中常見的一些規律,學完以后,你們有什么想法嗎?
是呀,在我們的生活中還存在著許多有趣的數學現象,希望大家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多觀察周圍的事物,我們的規律無處不在,小朋友回家再去找找我們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規律,各種各樣有趣的數學現象好嗎?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全集篇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圖形的名稱并能識別。
2、培養學生初步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準備:一些圖形紙制品、學具、多媒體課件、小剪刀等。
教學方式:分小組活動,每四人為一小組,設立小組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導入: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位老朋友,你們認識它們嗎?
1、認一認
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讓學生認一認,并說出物體的名稱。(課件出示)
2、選物體
你們的學具盒里有這些物體嗎?請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歡的物體,挑好了嗎?
3、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貼一貼)
師:請你選擇一個面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覺呢?
那么,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紙上嗎?誰能想個好辦法?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紙上,并用小剪刀把它剪下來,我們要聽音樂來比一比,看哪個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你們想把自己剪得圖形貼出來讓別的小朋友也看看嗎?(師生共同貼出剪得圖形)
二、【揭示課題】
小朋友們剪得圖形真漂亮,你們想看的更清楚嗎?看!老師已經把你們剪得圖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
誰能給這些圖形取個好聽的名字?
現在,大家看一看那些圖形長的比較像?
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
過渡: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認識圖形》。
三、【實踐操作】
這四種圖形我們已經認識了,下面我們來動手圍一圍,擺一擺。
1、用釘子板圍。
2、用小棒擺。
四、【課間活動】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新的圖形,孩子們,你們高興嗎?下面就讓我們用歌聲來慶賀一下吧!(師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
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關的圖形)。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這4種圖形,請大家仔細想想我們的生活中有嗎?(有)
請你找出來,找到的小朋友請告訴你小朋友們!
2、辨一辨。(教師出示一些實物,指著有關實物有表面搶答。)
師:小朋友,你們都找了這么多有趣的圖形,老師也找了一些回來,你們想不想看看?下面進行搶答游戲,知道的小朋友馬上站起來說。這是什么?它的面是什么形狀的?(老師出示準備的幾個實物課件)
3、數一數。
看,數學多有意思,就連我們今天學的圖形也能組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孩子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數數這些有趣的圖形吧!(課件出示組合的圖形)
4、認一認。(多媒體出示交通標志)
小朋友,看!這是什么?(交通標志)這些交通標志表示什么?每個圖形里有哪些圖形?誰來說?(過馬路要走斑馬線)(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學生要認清交通標志,遵守交通規則,安全行駛。)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全集篇15
設計說明
“幾個”和“第幾”的知識學生并不陌生,因為生活情境中經常用到它們。幾個和第幾是基數和序數的淺顯說法,“幾”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幾”是事物排列的順序號。對于剛入學的學生,對“幾個”和“第幾個”區別起來還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本節課的設計重在指導學生區分“幾個”和“第幾”。
1.從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
以去動物園為情境,在門口排隊買票為主線,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使學生在情境中感知“幾個”和“第幾”的含義,并了解“第幾”的相對性。
2.重視小組合作的探究式學習。
本節課每個環節的設計都是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的,通過小組成員不斷發現,知道了“幾個”表示物體數量的多少,而“第幾”是其中的一個,明確了基數和序數的含義,能區別“幾個”和“第幾”,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的作用。
3.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課堂更應關注學生的數學思考,在本節課中教師設計了一些有層次、針對性強的問題,讓學生在觀察、思考、比較的過程中自然地訓練了思維,并掌握所學知識。如課件演示排在第1位的阿姨買完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走上前來的動畫。現在有幾人在排隊?誰排第1?那位叔叔現在排第幾?軍人阿姨呢?讓學生體會第幾的相對性。這些問題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生在不斷的辨析比較中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學具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來玩一個小游戲,看哪位同學反應最快!聽好了,請同學們舉起自己的右手,聽口令,好,開始,左邊的眼睛在哪里?(學生指自己的左眼)右邊的耳朵在哪里?(學生指自己的右耳)輕拍你的前胸3下,輕拍你的左肩5下……
師:同學們真聰明,為了獎賞你們,老師要帶同學們去動物園參觀,你們想去嗎?(想)
課件出示動物園的售票處。
師: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有哪些人?他們在做什么?(動物園的售票處,人們井然有序地在排隊買票)
設計意圖:由教師與同學們做口令游戲導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使學生明確前、后、左、右、這幾個準確方位,為后面的學習作鋪墊。
⊙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學習第幾。
(1)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圖中的情境。
(學生描述)
(2)說一說,有幾個人在排隊買票?
請大家猜一猜,誰最先進入動物園,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
小朋友排在第幾?排在他后面的兩位阿姨呢?后面的那位叔叔呢?小朋友前面有幾人?后面呢?小組討論一下。(學生再次在具體情境中明確第幾,先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3)說一說軍人阿姨排在第4的理由。
(4)看到小朋友買票的情境,同學們除了知道一共有5人在排隊買票以及每人的位置,你們還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教育學生自己已經是小學生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在公共場所應當自覺排隊,遵守公共秩序)
設計意圖:模擬現實情境,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感知第幾的含義,深化了學生對序數含義的理解。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好地滲透了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
2.區分“幾個”和“第幾”。
(1)請同學們再數一數,一共有幾人在排隊買票?排在第5位的是誰?有誰愿意上臺前數一數,指一指。
(學生上臺前數一數,指一指)
同學們已經明確一共有5人在排隊買票,排在第5位的是一位叔叔,同樣都是“5”,它們表示的意義相同嗎?你是怎樣理解的?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
(2)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明確:圖中有5人,這里的“5人”表示事物的數量,叔叔排在第5,這里的“第5”表示的是其中的一人,同樣是“5”,意義不同。
(3)討論圖中的兩個“5”分別表示什么。(學生明確:“5人”表示購票的人數,“第5”表示買票的叔叔所在的位置)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情境圖讓學生感知自然數的兩個含義。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對比“5”和“第5”兩個數所表示的意義,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自然數基數和序數含義的理解。
3.感知“第幾”的相對性。課件演示排在第1位的阿姨買完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走上前來的動畫。(出示課堂活動卡)
(1)讓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在具體的情境中區分“幾個”與“第幾”。
(2)教師操作課件,出示正確答案,強調觀察的順序和方向。
設計意圖:通過動態演示第一人買完票走了,后面的4人前移一步,使學生感受到:排隊的位置變了,順序也發生了變化。讓學生感受序數的相對性,突破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4.請幾位同學上臺前。
數一數,一共有幾人?從左數第2位是誰?A同學從右數排第幾?從左數排第幾?她的右邊有幾人?左邊有幾人?
5.分小組做排隊游戲。
設計意圖:通過排隊游戲,使學生明確確定物體的排列順序時,先確定數數的方向,然后從1開始數起,數到幾,它的順序就是“第幾”,進一步體會“第幾”的相對性。
上一篇:五年級數學經典教案
下一篇:小學四年級英語怎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