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語文教學實錄5篇
教學實錄是對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學習活動和教學資源的詳細記錄和總結,可以揭示教師教學目標的明確性、教學方法的適切性和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程度等方面的情況。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3語文教學實錄,供大家參考學習。
2023語文教學實錄(篇1)
師問:雷雨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樣的?
生1:是有雷聲的。
生2:先有閃電再打雷。
生3:雨點很大,速度也很快。
師:那雷雨到底是怎么樣的呢?我們先去讀讀課文吧。
[教師的教學能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來激活課堂,喚醒學生已有的切身體驗,讓學生對課的學習在不知不覺中有了興趣,給人一種渾然天成的感覺。]
3、學生按要求自讀課文。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特別難讀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
(2)看看課文是怎樣把雷雨一步一步寫下來的。
二、學習字詞,理清脈絡
1、學習字詞。
(1)齊讀生字。“壓、垂、亂、虹”
在認讀的過程中,老師有目的地進行教學,如“垂”的讀音,學生指出是翹舌音;“虹”字怎么記?學生的回答有:“蟲+工=虹”;“一只蟲子在咬一個工人。”(老師夸獎他真會動腦筋,但能不能再編得好一些?)“蟲子在工作。”(一個小女孩這么說。)
[生字在識記的過程中有很多的辦法,周老師能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這樣形象地記生字真好。]
(2)開小火車讀生字,開雙軌火車讀生字。
(3)讀詞語。(開雙軌火車讀,齊讀)
2、指名分小節讀課文。
[每個學生讀一個小節,老師隨機地叫學生讀我覺得很好,并對“嘩”字正音,看出了老師的教學功底。而對于未能讀好的學生也給予了又一次機會,讓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1—3小節:雷雨前
4—6小節:雷雨中
7、8小節:雷雨后
3、理清課文脈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老師板書)
三、研讀課文,多元感悟
1、自由讀雷雨前(1—3自然段)的景象。
邊讀邊思考:雷雨前的景象是怎樣的,想想你是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把你的理解讀出來。
2、品讀句子,隨機點撥
師:雷雨前的景象是怎樣的呢?
生1:讀“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這里的烏云是滿天的,而且還是黑沉沉地壓下來(邊說還邊做手勢,非常形象的樣子,但也有種如梗在喉的感覺。)(師出示第1小節)
生2:“滿天”可以看出烏云真的很多很多的。
生3:而且蟬一聲也不叫了。
師:是啊,為什么蟬都不叫了呢?蟬兒們,你們怎么了?
生1:太可怕了。
生2:天氣太悶了,我要回家了。
師:從哪里也感受到悶呢?
生:葉子一動也不動就是沒有風,所以很悶。
(師利用多媒體演示“滿天的烏云壓下來的樣子”。)
看后問學生: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滿天的烏云全都慢慢地壓下來,把東西都擋住了。
生2:那些房子和樹都被遮住了。
師:是啊,那誰能來讀讀,讀出閘門的感覺來。
生讀。
[這里有兩個孩子讀得非常入情,不僅充滿了感情,而且還能從她們的豐富的表情中看出了她們的感受,聽課的老師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師:那么,讀了第2、3小節你有什么新的感受了呢?
生:“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里的“亂擺”說明風很大。
師:“樹枝亂擺”有什么想說的?
生1:說明風很大,樹枝也亂擺了。
生2:老師,我有個問題。風來的時候,蜘蛛為什么要從樹上垂下來,逃走呢?
師:你的問題提得真好,這也正是老師想問的呀,誰知道呢?
生:因為樹枝亂擺,說明風很大,蜘蛛就要逃了。
師讓學生模仿小樹大樹,伸起雙手,跟著大風亂擺起來。(情景模擬)
老師作隨機的采訪,為學生:你為什么要亂擺呀?你為什么停不下來呢?
[情景的模擬讓學生感受到了風大,感受到了蜘蛛呆在樹枝上的害怕,也讓學生從聲音中有了切身的體驗。]
再讀句子,讀出風大。
師:我們再來看看逃走的蜘蛛(課件演示)。問:蜘蛛是怎么逃的?
生1:它先吐出一條線,再慢慢下來。
生2:因為它很害怕,所以逃走了。
生3:它逃的時候速度很快。
師:它為什么要急急忙忙地逃走啊?
生1:風太大了,要摔下來了。
生2:待會下雨的話,它會從網上掉下來的,因為網會被打破的。
師:那就請你把它的害怕讀出來。
(指名讀、齊讀。)
師:大風吹來了,樹枝在風中亂擺,現在蜘蛛也逃走了,你能不能用上“忽然,一陣大風吹來, 。”來說一說?(出示圖)
(1)同桌說說。
(2)指名說。
生1:忽然,一陣大風吹來,小草、小花都被吹歪了。
生2:忽然,一陣大風吹來,樹枝吹歪了,樹葉也被吹掉了。
生3:忽然,一陣大風吹來,曬在外面的衣服被吹得亂飄。
生4:忽然,一陣大風吹來,曬在外面還來不及收進去的衣服被風吹得亂飄,好像在對主人說:“趕快把我收到屋里去吧。”
生5:衣服好像還在說:“我都快要掉下來了。”
師:你還能說說這兒沒有的景物嗎?
生1:忽然,一陣大風吹來,還在外面的小朋友的頭發都吹斜了。[“斜”字用得不太合適,老師幫著改成了“吹起來了”,假如讓學生自己糾正的話可能會更好。]
生2:風把衣服都吹走了。
生3:大風吹進窗戶,桌子上正好有一張紙,風就把紙吹走了。
師:你還看到了什么變化?
生:我看到了“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出示句子)
(指名讀。)
讀后問:聽著聽著,你又聽出什么來了?
生1:閃電很亮很亮,雷聲也很響。
生2:“越來越亮”不是一下子就很亮,而是一點一點地亮起來了。
(師多媒體演示)
師:你怎么嚇得跳起來了?(課件中響起了很響很響的雷聲)
生:因為雷聲越來越響了。
讀句子,女生讀,男生讀。
3、總結梳理,朗讀提升。
(1)師生共同小結:我們學習了1—3小節,看到了滿天的——(生)烏云,又看到了——(生)蟬一聲也不叫,接著還看到了——(生)大風來了,蜘蛛從樹枝上垂下來,逃走了,然后又看到了——(生)閃電,還聽到了——(生)雷聲,這一切都讓你感覺到——(生)雷陣雨就要來了。
(2)齊讀1—3小節。
讀后師說:大雨馬上就要來,就來年生字寶寶也要躲起來了,我們跟他們說再見吧。
四、復習字詞,學寫生字
1、鞏固字詞。
去掉拼音讀生字,并組詞讀一讀。
2、學寫“垂”字。
(1)書空。(2)和老師一起住進田字格(師范寫)。(3)生自己寫一個。
(4)評價寫得怎樣?(5)取長補短,再寫一個。
[寫字教學,老師指導得非常細致,評價過程很到位,學生也很會尋找同伴的優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特別是一個學生說這個同學的字還要再寫地壓扁一點,非常形象。]
五、小結下課
師:至于那只逃走的蜘蛛后來怎樣了呢?雷雨中、雷雨后又是怎樣的景象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
[周老師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的做法,再次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使學生對接下來的學習充滿了好奇。不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嗎?]
2023語文教學實錄(篇2)
一、談話導入
師:這學期我們期中考試改革了,背誦古詩成了必考項目,你們都背誦了哪些古詩?
生:我背誦了《敕勒歌》、《峨嵋山月歌》。
生:我背誦了《望岳》、《謝靜遠惠紙》、《山家》、《渡荊門送別》。
師:這次考試你肯定胸有成竹。
生:我背誦了《望洞庭》、《沙溝》。
師:會背誦《敕勒歌》的同學舉手。
生:全班同學舉起了手。
師:能背誦給我聽聽嗎?
生:齊背誦《敕勒歌》。
師:看來你們期中考試勝券在握了。
師:這兩天我也讀了幾首古詩:歐陽修的《西湖》,吳騫的《詩西湖》,蘇軾的《夜泛西湖》,白居易的《西湖留別》,我們來共同分享一下。(出詩題)
生:齊讀詩題。
師: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題目中都有西湖這兩個字。
生:我發現這些詩是寫西湖的。
生:我發現都是寫西湖美景的。
師:有意思,謝謝同學們的發現。為什么他們都要寫西湖呢?看來西湖有值得我們回憶的地方。今天我們就隨蘇軾泛舟西湖吧。
生:讀詩題。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古詩。
二、整體感知
師:游西湖首先與我們親近的自然是水,咱們先輕聲讀讀詩。相信詩中帶水的字都會出現在你面前,開始吧。
生:自由讀詩。
師:你看到帶水的字了嗎?
生:我找到了湖、瀲滟。
生:有雨。
生:有水。
生:有淡、濃。
生:還有濛。
師:好眼力,因為有水使得這些字格外有靈氣,咱們讀讀它們好嗎?(出字)
生:齊讀這些字。
師:因為這些有靈氣的字詩句才會那樣鮮活,請你把這些字嵌進詩句中讀讀吧,注意讀出詩的節奏。(出畫有節奏的詩句)
生:讀詩句。(點3——4個人讀)
三、感受“雨”
師:剛才郭子文同學說雨字也帶水,你真有眼光,請你把這個字放進詩句中讀讀。
生:山色空濛雨亦奇。
師:這個給西湖帶來另一番景象的精靈多么重要,該怎樣讀?
生:再讀詩句。
師:你還能讓我把雨聽得更清楚一些嗎?
生:再讀詩句。(重讀“雨”字)
師:謝謝你讓大家聽到了雨。因為有雨讓西湖的水更加鮮亮。濛濛細雨就像一層輕紗遮住了周圍的一切,用你們的眼睛來感受一下吧,你看到了什么?(出圖片)
生:我看到了小橋。
師:你看得清楚嗎?
生:有點看不清。
生:我看到了湖中心有樹,但周圍都被水淹沒了。
生:我看到遠處的樹還有山朦朦朧朧的看不清。
師:詩人在雨天看到了什么?
生:淡妝濃抹總相宜。
師:詩人看到了什么景色?請你在詩句中找找哪句話帶雨字。
生:第一句話。
師:請你讀出來吧。
生:山色空濛雨亦奇。
師:雨天遠處的山看得清楚嗎?
生:看不清。
師:遠處的樹看得清楚嗎?
生:看不清。
師:這句話中哪個詞有看不清、朦朧的意思?
生:空濛。
師:什么看不清?
生:遠處的山看不清。
師:為什么看不清?
生:因為有霧所以看不清。
生:因為下起雨來了蒙蒙朧朧的所以看不清。
師:一切都是那么若隱若現,你會這樣感慨:哇,雨天的西湖——
生:好美。
師:請你看著詩句說說他的意思。
生:遠處的山看不清。
師:在什么情況下遠處的山看不清?
生:下雨的時候。
師:連起來說說。
生:下雨的時候遠處的山看不清。
師:美嗎?
生:很美。
師:請你連起來美美地說說。
生:下雨的時候遠處的山么蒙蒙朧朧若隱若現真美啊!
師:雨中的西湖如此奇妙,聽,如絲的細雨飄落下來了,你看到了山色——
生:空濛雨亦奇。
師:輕輕的細細的軟軟的,再讀——
生:(把聲音壓得很低)山色空濛雨亦奇。
師:慢慢的雨下大了一點,山色——
生:(聲音大一點)空濛雨亦奇。
師:雨下得越來越大——
生:(聲音更大)山色空濛雨亦奇。
師:謝謝你們讓大家聽到了雨聲。你知道嗎?在有些版本的詩句中,這個“濛”是沒有三點水的。你覺得是要還是不要?
生:要,因為有水就很美。
生:要,有雨就有水所以要三點水。
生:要,因為有水就有濛濛細雨的意思。
生:有細雨就很朦朧,所以要三點水。
師:對,誰嫌水多呢?咱們需要水,西湖更需要水。蘇軾的詩句中也離不開水。讓我們帶著對雨水的感激再讀這一句!
生:齊讀山色空濛雨亦奇。
四、感受“晴”
師:煙雨蒙蒙的雨中西湖留在了我們心中,當太陽的萬道金光撒在湖面上時會出現怎樣的景象?
生:會出現波光粼粼的樣子。
師:這就是晴天的西湖。(出詩句)你能從這句詩中的哪個詞感受到波光粼粼的感覺?
生:瀲滟。
師:是什么讓湖面波光粼粼?
生:陽光。
師:這種景色美嗎?請你連起來說說。
生:在太陽光的照耀下湖面上波光粼粼讓人感覺很好。
師:咱們一起來感受,把波光粼粼的波紋微微顫動的感覺讀出來。
生:讀詩句:水光瀲滟晴方好。
師:讓我們把晴天的西湖美景也刻在腦海中(出示圖片),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桃花。
生:我看到了世外桃源。
生:我看到了岸邊嬌美的桃花。
師:嬌美這個詞你用得真好。
生:我看到了岸上有兩只白鶴。
生:我看到了湖岸邊的景物倒映在水中。
生:我看到了湖面上有一條小船在水上悠閑地飄著。
師:如果你在這條船上你會有什么感覺。
生:我會覺得悠閑自在。
師:原來晴天的西湖也如此亮麗,到底是波光粼粼的晴天西湖好呢,還是煙雨蒙蒙的雨天西湖奇呢?兩種美景在我們眼前你更喜歡哪一種?結合你剛才看到的圖片寫出你心中的最愛。(出課件)我喜歡 天的西湖, 天的西湖。
生:我愛晴天的西湖,晴天的西湖很美,可以悠閑地坐在湖邊欣賞波光粼粼的西湖。
生:我喜歡晴天的`西湖,晴天的西湖如畫一般,時不時的有人架船經過,仿佛把人帶入了仙境,所以我喜歡晴天的西湖。
師:你寫得這么美,請你用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好嗎?
生:用有感情的語氣表達剛才的內容。
生:我喜歡雨天的西湖,雨天的西湖若隱若現,好像給西湖罩上了朦朧的面紗,增加了神秘感。
師:你生動的描述又給西湖增添了一絲神秘感真讓人向往。
師:其實這兩種美真的難以取舍,喜歡晴天西湖的同學請你告訴西湖它有多美。
生:水光瀲滟晴方好。
師:喜歡雨天西湖的同學也請你告訴西湖它有多美。
生:山色空濛雨亦奇。
五、體會作者的感悟
師:難怪作者自然而然想起了春秋時代生活在杭州的一位美女——西子,也叫西施。西湖,西子。西子,西湖。一個是人。一個是景。蘇軾怎么會把人和景放在一起比較呢?
生:因為他們都很美。
生:西子很美,西湖也很美,作者看到西湖就想到西子。
師:一語道破天機。就因為它美,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西湖都是文人墨客吟誦的對象,更有趣的是他們往往由西湖就想到西子。因此西湖也叫西子湖。看,這三位就是。自由讀讀吧!
生:自由讀詩句。
師:你發現了什么?
生:他們都把西湖比作了西子。
生:他們由西湖想到了西子。
生:為什么郁達夫贊美西湖的那一句和蘇軾寫的一模一樣?
生:他是不是侵權?
師:郁達夫看到這一湖的水這么賞心悅目不由自主地和蘇軾產生了同樣的感受,于是寫下了這一句。把剛才我們感受到的送到蘇軾的詩句中來吧。
生:齊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師:如果你是化妝師,你打算給雨天的西湖、晴天的西湖化怎樣的妝?
生:我打算給雨天的西湖化淡淡的朦朧的妝。
生:我打算給晴天的西湖化得波光粼粼,畫得鮮艷燦爛。
生:我打算給西湖畫上陽光明媚的樣子,荷葉被風吹動著。
師:你們都是出色的化妝師。無論是淡妝還是濃妝,只要它具有天然的美的姿質,自然、貼切,它就是最美的。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只要健康、純真、快樂你們就是最美的。
六、回歸詩題
師:現在,就讓我們回過頭再來看看詩題,這是蘇軾在什么景象過后吟出的詩句?
生:出太陽然后下雨。(出示課件:初晴后雨)
師:在哪里?干什么?
生:在湖上飲酒。(出示課件:湖上 飲)
師:他醉了嗎?
生:他醉了。
師:喝醉了酒還能寫詩嗎?
生:不能,他不是喝醉的是看到眼前的景色被陶醉了。
師:就讓我們和蘇軾一樣帶著一絲醉意,聽著一首小曲,看著一池美景吟誦這首千古絕句吧!
生:集體吟誦古詩。
(下課)(十萬零)
2023語文教學實錄(篇3)
一、師生談話,揭示課題
師:上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一位文思橫溢的作家,他就是———
生:齊說朱自清先生。
師:對了,他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一生的作品語言洗練,文筆秀麗,感情真切。今天,讓我們再來拜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板書:匆匆朱自清)
二、整體感知,帶入情境
師:同學們上節課都進行了充沛地朗讀,誰有信心讀好課文?
生:(紛紛舉手)一位男生站起來讀課文。(配上音樂)
師:你動情地朗讀仿佛把我們帶入那飛逝的歲月中。
師:請同學回憶上節課的內容并談談聽了這篇散文,給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生甲:讀完課文后我最深的感受是覺得時間過得真是太快了,我們要珍惜時間。
生乙:我覺得作者感到時間每天都從身邊匆匆過去有些后悔。……
師:太好了,你們讀書很深入,繼續努力。
三、明確目標,感悟語言
上節課大家都畫下含義深刻的和自身喜歡的句子,交流了自身的理解和感受。那好,這節課我們就來細細品讀作者的語言,看看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日子的來去匆匆。大家打開書在小組里再重點讀讀說說那些喜歡的句子,初步領悟作者是怎樣寫的。
生:分組讀句子并說一說。(師巡視)
師:我們開始匯報,
生甲:我喜歡的是第二自然段中的這段話:“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從我手里溜去;像針尖……我不由頭涔涔而淚潸潸了。”(生讀句子,屏幕出示這段話。)
生甲: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時間的樣子寫具體。
師:大家看作者就是這樣把原本無形的時間寫得有形了。
生乙:我還從“溜”字可以看出過去的日子無聲無息地走了,走得無影無蹤。
師:你真會學習。你看僅一個“溜”字就寫出了時間就這樣的悄無聲息不知不覺地去了,讓我們感傷,讓我們考慮。
生丙:我從這句話讀懂了作者非常惋惜,非常感慨。(板書:惋惜、感慨……)
師:你能讀出這種惋惜、感慨之情嗎?(生動情地讀)其他同學我們也像他一樣試著讀讀。
師:我想試試,行嗎?(師讀)老師讀的怎么樣?你們評評。
生:我覺得老師讀得很好,讀出了對時間流逝的感傷和惋惜之情。
師:謝謝同學們地鼓勵。相信你們會讀得更好,自身先練練。
生:自身練習讀。一名學生站起來有感情地讀。
師:喜歡這些句子嗎?(喜歡)用自身的方式記下來。
生:自身背。
師:記下來的同學站起來,我們一起背誦這段話。
生:紛紛起立。(師背誦: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生接著背誦。)
師:剛剛我們讀過的這些都是在寫哪段時間?(生齊說過去的時間)(板書:過去)是啊,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眼前的日子又是如何的匆匆呢?同學們接著匯報。
生:我喜歡第三自然段的這句話:“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屏幕出示句子)作者用了擬人的手法,把日子過得快寫出來了。
師:此時作者在自責,責怪自身在那些日子里糊涂地過日子,而時間又是怎樣地一天與我相伴,親密無間呢?我們接著說。
生甲:我喜歡這段話:“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從我腳邊飛去了。”我體會到作者用了排比句,寫出一天的時間很快從身邊過去了。
生乙:我從這段話中的詞語“跨”和“飛”體會到時間過得這樣輕而易舉。
師:是啊,從“跨”和“飛”兩個詞語中我們就感受到時間就是這樣輕巧地在不經意中溜去了。此時我又是怎樣的感受呢?
生甲:此時我只有嘆息了。
生乙:此時我很無奈。(板書:無奈、嘆息……)
師:我們就帶著這種感情讀好這段話。請一位同學咱倆合作來讀,誰愿意?大家認真聽看有沒有新的發現。(學生爭先恐后舉手,師讀前局部,生讀后局部。)
生:我發現作者寫的都是身邊的事,而且是很平常的事,時間就是這樣從我們身邊不經意的匆匆而去的。
師:是的,作者就是用這樣的順序來寫的,我們也依照這樣的順序記一記這段話。(生看著屏幕練習背誦)
誰記下來了?(一名男生站起來背誦)
生:我還從這句話也看出時間過得很快(讀句子,屏幕出示)“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這里的“閃”說明一眨眼的功夫。
師:真的,時間過得太快了!簡直無影無蹤,眨眼間稍縱即逝。你看時間無情地逝去卻一天與我相伴,無情變有情。這一段是寫現在的日子。(板書:現在)
如今的日子眨眼間逝去,面對實際我今后又該怎樣呢?請一位同學讀第四自然段。
生:讀第四自然段。
師:她讀得怎么樣?評一評。
生甲:在這段中作者一連串地發問,他讀得很好讓人聽后能思索。
生乙:我覺得作者在這段話的最后用了反問句標明自身不能虛度人生,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讀的時候應再加重語氣。我想給大家讀讀。
師:是啊,文章寫的是一個普通的話題——時間。作者從開始就惜時傷時,但不是一傷到底,結尾卻是對未來的一種深深地思索,一種向往與追求。(板書:未來追求、向往……)讓我們再一次讀好這段,引發自身深深地考慮。
生:一名學生配樂動情地讀。
師:時間它來去匆匆,總在人們不經意間流逝,留給人們對它深深地考慮。我們齊讀最后一段。
生: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師: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朱自清先生得到答案了嗎?你從中得到答案了嗎?好,同學們回家都收集了珍惜時間的格言和警句我們交流交流。
生:大聲背誦自身積累的警句、格言。
師:老師也收集了一些格言,我們讀一讀。(屏幕出示格言)
生:自身讀。五位學生分別讀五句格言。
四、總結全文,練習仿寫
師:古往今來,很多人都感悟到時間的珍貴,同學們當你讀完這篇文章后你想到了什么?
生甲:我想我要倍加珍惜時間,在現在的時間里多學知識將來做個有用的人。
生乙:我想時間過得太快了,我們要抓住大好時光多作些事情。……
師:你們說的太好了!其實這正是作者散文語言的魅力,他往往從人人都能感受到的事例中娓娓道來的卻是一種親歷的人生體驗,一種深刻的人生感悟。他告訴我們要珍視在我們身邊流逝的分分秒秒。喜歡這篇散文嗎?喜歡就拿起筆仿照作者描寫日子來去匆匆的寫法寫一段話。可以用上“……的時候……;……的時候……;……的時候……”也可以自身寫。
生:自身練習仿寫。
師:巡視,指導。
生:讀自身寫的一段話。
2023語文教學實錄(篇4)
一、談話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法國大思想家伏爾泰曾這樣描述一個事物,說它“是世界上最多的,又是最少的;是最長的,又是最短的;是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是最不被人重視的,又是最令人惋惜的。沒有了它什么也做不成。”你知道他描述的是什么嗎?
生:時間。
師: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都紛紛寫出自己對時間的感悟,咱們今天就先來欣賞朱自清先生膾炙人口的散文《匆匆》吧。看老師寫課題。大家注意“匆”字最后一筆的點不要掉了。沒有這一點是什么字呢?
生:勿。
師:能組個詞嗎?
生:勿庸置疑、請勿吐痰、請勿踩草??
師:注意加上了這一筆點,它就變成了“匆”,你們瞧,咱們漢字是不是非常有意思呀。好,一起來讀讀課題。
生:匆匆。
師:平舌音讀準了。讀到這兩個字,你的腦海里很自然地浮現出什么樣的畫面?
生1:讀到這兩個字,我仿佛看到了一大早,大人們急匆匆地趕著上班,我們學生拿著早點趕著上學的情景。
生2:我的腦海里出現了火車站、長途汽車站人們急急忙忙趕車的畫面。
生3:我看到是媽媽傍晚趕著買菜、做飯時的樣子。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我們閱讀時,不管是一段話還是一句話,哪怕是一個詞,都能迅速地在腦海里浮現出畫面,這樣讀書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剛才大家想到的是人們急急忙忙,行色匆匆,這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那么,作者是運用怎樣的語言讓時間的匆匆躍然紙上的呢?咱們來打開書,認真地讀課文。
點評:在課堂上注重了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滲透,注重對學生讀書方法和閱讀習慣的指導,在教學中找到契機就滲透,學生的習慣也就日積月累的形成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這一遍讀課文,要注意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尤其注意生字的讀音。如果遇到難讀的地方就多讀幾遍。一邊讀,一邊注意自己的感受,有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等會兒提出來。
生讀課文,按要求學習。(教師巡視輔導、評價。)
師:大家預習時讀了課文,現在又讀了課文,你一定有了些感受想說說了,但我覺得讀得還不夠,我們還得用心去與作者對話,咱們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可以默讀,也可以朗讀,懂了的地方快一點讀過,不懂的地方再多琢磨琢磨。
生再讀文章,思考。
師:現在咱們可以談一談了。課文講了些什么呢?
生:課文告訴我們時間過得很快,我們要珍惜時間。(教師板書:珍惜時間)
師:文章說時間過得很快,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我從“一去不復返”這個詞知道的。(教師板書:一去不復返)
師:咱們在熟讀課文后,文章內容就顯現出來了。內容清楚了,那咱們還要讀書嗎?你覺得該做些什么?
生1:我們還要抓住重點詞句來讀書。
生2:我們還要深入地理解課文。
生3:我們還要去品讀,去體會朱自清先生的思想感情。
師:那我們現在就細細地去品味語言,你們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嗎?盡管提出來吧!
生1:作者是真的不知道時間在哪里嗎?
生2: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為什么頭涔涔而淚潸潸呢?
生3:作者為什么說“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
生4:作者寫“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朱自清先生寫了那么多文章,怎么還說“赤裸裸的回去罷”呢?
點評:整體感知,質疑問難,在我們的常規課上是一定要做的事,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原則,即使是在公開課上同樣扎扎實實。
三、再讀課文,品味詞句,體會感情
師:剛才有同學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作者為什么頭涔涔而淚潸潸呢?”那我們就從這個問題開始我們的品讀。看看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其他的問題能不能迎刃而解。(出示CAI)
“頭涔涔”“淚潸潸”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這一句話呢?
生:一想到時間的流逝就頭痛腦脹,流汗,流淚不止。
師:你能讀一讀嗎?
生: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師:為時間的流逝著急到流汗,流淚的地步,至于嗎?同學們,要真正讀懂這一句話中蘊涵著的感情,僅就這一句孤立地理解,是遠遠不夠的,咱們要聯系上下文,一邊讀,一邊用心去感受,去與作者,與文章對話,你才能真正讀懂作者為什么會因時間的流逝而“頭涔涔”“淚潸潸”了。
點評:文章很長,內容很多,如何入手?平鋪直敘的“平推式”,學生學得累,印象還不深,要找到一個關鍵點切入,教學突出重點。這個關鍵點就是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精妙處,語言運用經典處,突出中心關鍵處。
師:現在,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的1~3段,把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或者你很喜歡的句子,圈一圈,劃一劃,作作批注,如果你覺得有必要,就與小伙伴交流交流,探究探究。(師巡視,參與合作學習)
師:當我們用心去與作者對話時,你一定也讀懂了作者的心。把你的體會,你的智慧說出來。讓我們都變得智慧起來。
生:我喜歡的第一自然段中的排比句:“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生情不自禁讀了起來)
師:你能注意到作者的語言表達,這是學習語文很重要的方法。燕子,楊柳,桃花,它們走了,沒關系,在來年的春天都會回來,那將是一幅多么美的圖畫,該怎么讀呢?
生練習讀句子。(教師指導讀出“去──來”“枯──青”“謝──開”的充滿希望。)
師:讀得真美,但是,作者主要是要說這個意思嗎?大家接著讀讀,看看你又會有什么樣的體會?
生:作者是為了說“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師:是呀,寫這個排比句是為了更加鮮明的對比出作者對時間一去不復返的苦惱與沮喪。把這種鮮明的對比讀出來吧!
生:讀句子“但是,聰明的??不復返呢?”(男女同學分別讀出這兩個層次。)
師:朱自清先生的這段文字并沒有多少華麗的語言,就是這份質樸無華,使我們讀起來特別親切,自然,瑯瑯上口,富有音樂的節奏美。我們一起美美地讀一讀吧。
生很抒情的讀第一自然段。
師接讀:“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當老師情不自禁讀起這一段的時候,我看到很多同學都跟著老師一起讀了,讀到這里,你又有了什么樣的感受呢?
生1:我感覺到時間過得太快了。
生2:我覺得時間是在不經意的時候就悄悄的溜走了,我們都沒有覺察到。
師:想看看一滴水滴在大海里的情景嗎?來,輕輕地閉上眼睛,邊聽邊展開你豐富的想象──
師聲情并茂旁白:“遼闊的大海一望無垠,海水一浪趕著一浪奔涌向前,這時,針尖上的一滴水滴進了的這浩翰的大海里。”同學們,你看得到那一滴水嗎?你聽得到那一滴水的聲音嗎?(看不見,聽不到)
那你又聯想到了什么呢?
生1:一滴清透的小水珠落進了一望無際的大海里不見了,那只是一瞬間。我們根本就來不及看到,根本聽不見它的聲音。
生2:時間就好像這一滴水,一去不復返了。
師:是啊,作者的八千多個日子就這樣無聲無息,稍縱即逝啊!把作者的嘆息通過你的讀表達出來吧。
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算一算,空虛了,溜走了的這八千多個日日夜夜有多少年呢?
生:約23年。
師:比較一下,為什么作者不用23年,卻要用八千呢?
生:更顯得數字多,逝去的年月多。更讓人惋惜。
師:當作者突然間想到了自己的23個青春年華已一去不復返,他會有什么樣的心情呢?你能用一個詞形容嗎?
生紛紛:焦急、難受、猛醒、后悔、緊張、痛惜,害怕、驚慌失措??
師:那么,把你體會到的作者的這種情感,通過你的讀表達出來吧!
生再感情朗讀。
師:一想到這些,作者怎能不“頭涔涔而淚潸潸”呢?我們再來讀這一句。(又扣到這一句)生多種形式練習讀“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師評價指導:
你的聲音很低沉,我可以聽出你內心的沉重。
你的聲音很高亢,你是激動得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啊;你的語氣雖然平靜,我卻聽出了你的心情并不平靜。
師:讀著讀著,我們漸漸地走進了作者的內心世界,而作者的感慨又通過大家的讀表達了出來。大家一起來讀這一句吧。
生齊讀這個句子。
點評:在課堂上把握課文的的文學特性,注重情感的激發與感染,準確抓住教材的情感點和學生的情感點,并在二者之間架設一座橋梁,使學生在激蕩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使他們在高昂的情緒中產生想象和頓悟,領悟作者獨特的個性、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
師:我們的日子究竟是怎樣一點一滴地滴在時間的流里的呢?你能通過你的讀把我們帶進作者的小屋,讓我們仿佛看到他那茫茫然跟著旋轉的樣子,體會到他的無奈么?(出示CAI)
生朗讀第三段:“去的盡管去了??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音樂配讀)
師:時間是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它的流逝更是難以描寫,可作者是運用什么樣的語言把它描寫得如此生動,活潑呢?大家可以交流交流,你覺得哪些地方寫得特別好?
生1:我覺得這句寫得好:“洗手的時候??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作者用了排比的方法寫出了時間匆匆而過。
生2:在這里,作者用了擬人的方法寫出了時間在我們沒有察覺的時候就溜走了,飛走了,讓我們感到要珍惜時間、珍惜生命。
師:作者不是直接說:我們要愛惜時間呀!而是把時間當人來寫,它能“跨”,能“飛”,能“閃”能“溜”呀!簡直是個淘氣的小精靈,這樣當然更生動、形象了,讀──
生讀文。
師:是啊,你再怎么遮挽也是沒有用的,時間就是這樣,怎么也留不住它匆匆流去的光陰,讀──
生讀文: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師:“斜斜”“默默”“匆匆”“茫茫然”“輕輕悄悄”“玲玲俐俐”,讀起來是那樣輕巧婉轉,那么無奈惋惜,我們再合作讀──(師讀到“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生接讀“于是──??)
點評:語文課不能沒有瑯瑯的書聲,課堂上以讀為主,通過讀培養語感;通過讀體味語言文字之美;通過讀用心靈和作者直接對話,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師:大家讀得入情入境,看來,作家的這份迷茫,這份留戀,這份無奈已引起了我們的共鳴,那么,告訴我,你們那四千多個日子又是怎么溜去的呢?能不能學著朱自清先生的寫法,抓住生活中的小事寫一寫?做一個小朱自清,好嗎?
生動筆進行片段練習。
師:誰能夠大膽地讀給大家聽一聽,讓我們欣賞一下?
生1、2、3念讀自己的作品。
師:寫得多好,三分文章七分讀,再聲情并茂地讀一遍,好嗎?
多么形象的比喻;真有幾分朱自清的味道。
點評:學生年紀小,難以與作者產生共鳴,這也是這篇文章由初三下放到小學六年級后,老師們感到比較難教的原因之一。要想辦法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和生活體驗,喚起學生的些許共鳴。練筆既讓學生學了寫作,又拉近了與作者的感情。
師:作者的八千多個日子就這樣在不經意間溜走了,你們的四千多個日子,董老師的將近兩萬多個日子,也這樣無聲無息地逝去了,一想到這些,我們怎能不頭涔涔而淚潸潸呢?
作者又怎能不頭涔涔而淚潸潸呢?讀──(又回扣這一句)
生:“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點評:以上的教學環節整體性很強。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在對語言的品味和欣賞中走進作者的內心,深讀課文,沉浸其中,透過語言文字,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讀著讀著又回扣到關鍵句,使教學顯得很緊湊。情感集中。朗讀的目的性、層次性、指導性非常明確。
師:時光就是這樣稍縱即逝,在我們的嘆息中閃過去了。讀到這里,我真有一種坐不住了的感覺,你又想到了什么呢?
生1:我想到自己以前浪費了好多時間,真是慚愧呀!
生2:原來,時間就是這樣在我們發呆時,在我們玩電腦游戲時過去了,我覺得我沒有去珍惜時間,以后我要做珍惜時間的孩子。
師:我們看看作者又想到了什么呢?我們合作讀一讀第四自然段,看看讀著讀著,你又能悟出些什么來呢?
生:我認為作者不甘心就這樣。
師:不甘心,說得好。你是從哪里讀出他的不甘心呢?
生:我從文章這里感受到的:“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師:(出示CAI)讀書是得咬文嚼字地去品,去悟的。大家注意到兩個“赤裸裸”寫法一模一樣,意思一樣么?
生:不一樣。前一個是光著身子從娘胎里來到這個世界,而后一個是指自己對別人,對社會毫無貢獻的離去。
師:所以作者發出這樣的感慨──
生齊讀:“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么一遭呢?”。
師:讀出了作者的不甘心。作者是在審視自己的人生價值,是在拷問自己的心靈呀!大家是否知道,其實,二十三歲的朱自清已從北京大學畢業,已經有一些作品問世了。可他還是對自己不滿足。正因為他此時有了這樣嚴肅的思考,不甘心慵慵碌碌度過一生,這一生中才有那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問世呀!你知道他的哪些作品嗎?
生紛紛:《背影》、《荷塘月色》、《春》、《綠》、《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師:這正是朱自清先生感悟人生苦短,時間匆匆,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辛勤勞作的結果呀!讀出你對作者的敬佩之情吧。
生:讀文“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這一遭啊?”
點評:除了緊扣文中用詞用語的精妙,還引導學生聯系自己查找的資料加深對朱自清的了解,有利于對作者情感的理解,現在,這一課內外結合的做法越來越使孩子們嘗到甜頭。
四、緊扣前后呼應句,引導從內容想開去
師:(出示CAI──首尾呼應的兩個句子)同學們請大家讀一讀,想一想,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表達方法?
生:首尾呼應。
師:那么,作者提出的這個問題到底有沒有作出回答呢?由此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1:作者提出這個問題,我認為是回答了的。在文章中的字里行間中回答了。
生2:由此,我想到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能讓時間白白溜走。
生3:就連朱自清先生都覺得自己沒能很好地抓緊時間做貢獻,更何況是我們呢,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地抓緊時間,利用時間學習,長大為祖國多做貢獻,讓自己活得更有價值。
師:同學們,讀到這里,談到這里,大家一定想到了,朱自清先生寫這篇散文,僅僅是讓我們珍惜時間嗎?
對呀,同時也是讓我們珍惜──生齊答:珍惜生命!
五、課外閱讀拓展
師:老師也送給大家《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一段話,讓我們共勉吧!(出示CAI,配樂朗讀)
師:介紹朱自清讀物若干,大家可以去讀一讀。
2023語文教學實錄(篇5)
一、視頻導入,激發興趣
師:你知道宇航員的生活是怎樣的嗎?
師:你看到了什么?
師:水飛起來了,宇航員飛起來了,太空生活有趣嗎?
生:有趣。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講太空生活趣事的課文,看老師寫課題。“事”是一個生字,哪一筆是最長的?
生:第一橫最長。
師:我們一起來書空一次。
師:為什么太空中會發生這么多趣事?
師:這種現象叫失重。
二、初讀課文。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科學知識真豐富。下面讓我們打開書本,邊讀邊想課文。
生讀課文。
師:看看紫色的紅色的樹葉中的生字,你會讀了嗎?
生:會讀。
師:會讀的小朋友與同桌比一比,看哪一對同桌拼得好。
生拼讀。
師:小朋友拼得又快又好呢!下面聽老師來讀一讀課文,聽聽課文講了幾件趣事,是哪幾件?
師范讀,生聽。
師:課文講了幾件趣事?
生:四件。
師:哪四件?
生:第一件是在宇宙飛船里睡覺。
師:也就是講宇航員睡覺。
生:第二件講即使把杯子倒過來水也不會流出來。
師:也就是講宇航員喝水。誰能像這樣簡單地說一說。
生:課文講了宇航員在宇宙飛船里喝水、走路、睡覺、洗澡。
師:說對了,有沒有小朋友按照課文順序來說一說?
生:讀了課文,我知道了宇航員在宇宙飛船里(睡覺)、(喝水)、(走路)、(洗澡),都挺有趣的呢!
師:說得真好!
三、精講第二自然段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宇航員是怎樣睡覺的吧。誰來讀一讀有關“睡覺”的句子。
在宇宙飛船里,站著睡覺和躺著睡覺一樣舒服。
師:你站著睡覺舒服嗎?
生:站著睡覺我睡不著的。
生:我又不是馬,怎么站著睡覺呢?
師:可是宇航員站著睡覺舒服,躺著睡覺也舒服,但卻睡不安穩。誰能接著讀?
生讀句子。
師:你剛才把“必須”讀得重了點,為什么要強調“必須”?
生:不綁起來不能睡覺的。
師:“必須”可以換成什么?
生:一定
師:小朋友能不能讀一讀,把必須的意思讀出來?
生讀。
師:“必須”不僅要會讀,還要求會寫呢!誰來寫一寫?
生書空。
師:誰有好辦法牢牢地記住“須”字?
生:三撇加一個頁;
生:三個人看書的第一頁;
師:真好的一個謎語,記住了。寫的時候,三撇要在一條線上。
師:一起來讀一讀“必須”。
師:為什么必須把自己綁起來呢?
生:因為不綁會飄起來的。
師:“飄”你記得住嗎?
生:一個票加一個風。
師:嗯,做了道數學題你就記住了。
生:買了張票被風吹走了。
師:買了張什么票?
生:電影票。
師:我們來寫一寫這個“飄”字。
師范寫,生書空。
師:看,宇航員睡覺有趣嗎?
生:有趣。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宇航員是怎么睡覺的。
生齊讀。
師:睡覺要綁起來,那么走路呢?
四、精講第四自然段。
人稍一使勁就會飄到半空中,咳嗽一聲具有可能后退好幾步。
師:“稍一使勁”是使多大的勁?“咳嗽”,你發現了什么?
生:都有“口”。
師:咳嗽一聲,都有可能后退好幾步。“能”字呢能記住嗎?
生:“熊”減去四點就是“能”。
師:我們來寫一寫“能”字。
師范寫,生書空。
師:宇航員怎么走路呢?
生:要穿鞋底帶鉤的鞋子。
師:看看插圖,你有什么發現?
生:宇航員的鞋底有鉤子。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鉤”字。
上一篇:名師語文教學實錄
下一篇:四年級自然之道教學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