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要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小的細節注意起,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怎樣提高數學應用題成績,希望對你有幫助!
1怎樣提高數學應用題成績
鼓勵積極思考,分析數量關系
分析題目的數量關系是“解決問題”教學中的重點,主題圖的直觀教學及注重學生對問題的完整表述,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練習冊中的這道題:“小蘭從家到圖書館要走540米,走了9分鐘,她用同樣的速度從圖書館到學校走了6分鐘,從圖書館到學校有多少米?”利用主題圖,先讓學生直觀的感受題目中所描述的數學現象和問題,這樣可以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題目要求。但是部分學生在解決問題時仍然出現了困難,那是因為學生在理解題意的過程中忽視了對題目中隱含條件的理解。
這道應用題同學們必須弄明白“同樣的速度”是什么意思?然后利用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小蘭從家到圖書館要走540米,走了9分鐘”,先求出“小紅的速度”,再運用這“同樣的速度”作為“橋梁”來解答題目中的問題。整個題目圍繞著“速度”、“時間”和“路程”這三個數量關系展開,有的學生正是因為沒有抓住題目中隱含的“同樣的速度”這一條件,所以才會在解題中出現困難。
創造和諧氛圍,發揮內在潛力
在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為學生創造更多思考、爭論的機會,充分發揮他們的內在潛力,促使他們不斷地產生創造的欲望。學生在不斷探索發現的過程中,既有成功的喜悅,也有若干次錯誤或不完善的思考。教師則努力使他們在活躍的思維中,智慧的火花不斷閃現,學習的積極性不斷增長,數學能力隨之逐步提高。
用學生易于看懂的圖文結合的形式出現,其實質是把較難的數量關系形象化,將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相結合,使學生左右腦并用,感悟到一種新的力量,使他們將難于理解的東西變得容易了,達到通過現象揭示本質,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學生對“和”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便為下面多角度、多方位考慮問題,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打好基礎。
2數學教學方法
調動情感因素,喚發學習激情
列寧說過:“一個人的思想只有被濃烈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思考。”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學習的本身除了認知因素之外,情感因素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因而課堂教學中,教師每一親切的微笑,每一個鼓勵的眼神,每一句溫和的話語,每一個明確的手勢……都會觸及學生的學習情緒,都可以促使學生放開膽子,亮開嗓子,都會誘發學生情感的積極投入。這一切又能促使教師與學生之間關系融洽,民主和諧,使大家無拘無束,盡情發揮主動作用,激起學習熱情。
留給思考余地,增強自信心理
目前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由于一些教師偏解的新課程的理念,學生一提出問題或教師出示思考題后,就立即組織學生討論,不是同桌討論就是小組合作,氣氛顯得異常熱烈。有些思維敏捷的學生很快便要舉手欲答,而絕大部分反應慢的學生還未來得及思考,腦子里就灌滿了別人的意見,久而久之,再遇難題時,他們便會附和于他人,只聽別人分析講解或干脆不一定要留有學生獨立思考的余地,然后再相機組織他們討論。這樣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到答案,或達到答案的邊緣,都會給他們帶來極大的快樂感,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
加強學法指導,掌握學習方法
培養現代化學生的數學素質,不僅要求他們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具有會學的能力。在初中新人教版數學教材中,每一新學知識的教學基本上都有相應的例題,教學時要充分發揮這一優勢,指導學生掌握自學例題的方法。如教材中很多例題的教學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層逐步呈現解題過程,且留有不少需學生學生填寫的內容的空格,要讓學生根據解題思路自己去思考填寫;有的例題旁附有虛、實色線框,要讓學生明白線框的意圖,有的例題有想的內容,要讓學生知道這是思考過程,有的法則,概念、結語等用色字表示,要讓學生清楚這里是重點內容;有的例題中的示意圖和操作程序是為突破難點安排的,要讓學生懂得根據圖示順序去分析、推想,從而掌握數學教學學習的思考過程。
3數學學習興趣培養
根據當地條件合理補充教材。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有著廣泛的應用。但由于教材的滯后性,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在教材中難以及時體現。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應該聯系生活實際,就地取材,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題材充實教材中去,讓教材更好地為教學服務,以增進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如在“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的教學時,我在課前布置了這樣的調查任務:明天我們要學習“百分數”,誰理解“百分數”,找找哪些物品上有“百分數”,想想表達什么意思?這樣布置后,學生一方面通過預習了解了百分數的表現形式和意義,另一方面,又知道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百分數。由于課前學生調查了各式各樣的百分數,便紛紛在課堂上匯報并說明它的含義。如,衣服的成分標簽上,成分90%是羊毛,成分10%上滌綸;我國的耕地面積是世界耕地面積的7%……通過課前調查匯報,拉近了教材與生活的距離,大大地豐富了原有的認知結構。
聯系實際適當改編教材,讓學生易于接受。
通用的數學教材具有共同性的特點,但在實際運用過程中,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一定差距。此時就需要教師聯系學生的實際,根據教學目標及教學的重點、難點,進行適當地充實和刪改。
例如,有這樣的一道例題:(例2)學校食堂運來1噸煤,計劃燒40天。由于改進爐灶,每天節省5千克,這批煤可以燒多少天?例2所述的情境與農村的現實生活存在差異,而在此基礎上要去分析理解計劃與實際的數量關系,更顯困難。教學時,我把例題改編成:我們班的江彬同學(此生經常花錢大手大腳),口袋里有10.5元錢,他計劃在這一個禮拜(7天)內花完,可當老師找他談話,希望他能節約點之后,他決定每天節省1元錢,用來買課外書。那么江彬同學口袋里的錢現在可以花多少天呢?這樣的改編,讓學生直面熟悉的同學,熟悉的生活情境降低了學生學習的心理難度,通俗易懂。學生在輕輕松松中很快就掌握了知識點。
4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
采用一題多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進行一題多解的訓練,是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幫助學生克服思維狹窄性,從而培養發散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一題多解,體現在沒有性、固定的模式,它可以通過縱橫發散,知識串聯,綜合溝通,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目的。教學中,可以通過討論,啟迪學生的思維,開拓解題思路,要求學生不滿足于一種解法,從一個問題出發,根據所給的條件,突破固有的解題思路,去尋找多種解題方法,教師在講述例題時,可多角度、多方面地變化問題的條件或結論,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在練習題的設計上,要有層次,有坡度,題型多變,要讓學生通過變式訓練不斷掌握解題的捷徑,提高發散思維能力。
強化基礎知識,為發散思維奠定有力基礎
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影響著小學生的認識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對于基礎知識不扎實的學生來說,數學創新意識及創新思維就如同毫無根基的空中樓閣。因此,創新教學首先要從強化基礎知識開始,讓學生扎扎實實地學好數學基礎知識,強化數學基本功,滲透數學思想,積累解決數學問題的經驗。小學數學首先要從最自然質樸的境界開始,在最利于學生數學基本素養發展的地方花大力氣,下真功夫,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只有在不斷地練習中學習,學生的各項數學素質才能得以激發生成、躍進,進而解決新的問題,教師能根據學生練習的情況確切了解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找到最適合每個學生的引導方式和學習方法,有效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益。
營造有利于建立培養發散性思維的環境
教學過程中和諧、寬松、自由的氛圍能最大限度地觸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要想促進學生的創造力,就需要有一個和諧的環境,給學生留下充分表現和發揮個性的平臺,這種民主、和諧的氛圍,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塊肥沃的土壤。教師要克服創新認識上的偏差,每一個合乎情理的新發現,不同于別人的思路,別出心裁的觀察角度都是創新。如何挖掘和提高這種潛能,取決于學生主體作用發揮程度,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成為學習的主體,發揮創造性,必須克服那些課堂上教師是主角、少數學生是配角、大多數學生是聽眾的舊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以平等、寬容、鼓勵的態度對待學生,更多地采取討論、探究等方式,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的始終,真正成為探索研究的主體,這種寬松自由的課堂氣氛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怎樣提高數學應用題成績相關文章:
★ 怎樣提高數學的成績
★ 提高數學成績的最好方法
★ 三年級怎樣提高數學應用題
★ 小學六年級學生提高數學成績的八個方法
★ 怎樣提高五年級數學成績
★ 如何快速提高數學成績
★ 怎樣學好數學提高成績
★ 五年級怎樣提高數學成績
★ 孩子怎樣提高數學成績
上一篇:怎樣提高班級數學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