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真正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中心地位,不改變長期延續的大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是很難辦到的。下面是小編整理分享的數學教學中如何關注全體學生,歡迎閱讀與借鑒,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1數學教學中如何關注全體學生
全員參與,把獨立思考和探究的空間交給每一名學生
課堂上我們要注意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空間,不能急于求成。我聽過這樣一位老師的課,每次讓學生回答問題時,總是先叫起某一位學生,然后再說出問題,給人的感覺好像問題只屬于這位學生。對于學生,教師的提問是出其不意的,學生不知道什么時候,要面臨老師的什么問題,是否更多擔心自己會“出丑”呢?在這樣的心態下,思索的過程和結果能得多少分呢?
還記得一位數學老師做過這樣一節課,教師意圖是全員參與,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體現合作學習。所以當老師出示例題后,馬上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這些題都用哪些方法化簡。可是事與愿違,各位同學并沒有合作討論的意思,或是凝神,或是動筆,在老師的一再催促下,學生應付性地扭過頭開始討論。課后,老師議論學生配合不好,不跟著老師的思路走。我卻認為并不是這樣,而是教師組織合作學習的時機不當,他沒有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就讓學生小組交流,當頭腦中沒有自己的答案與見解又怎樣進行合作交流呢?如果硬是合作討論,也不過是優等生的獨角戲罷了,又怎能做到全員參與呢?
分層設問,做到人人都有發言的機會
伸出五指有長短之分,更何況一班幾十名學生。那怎樣才能照顧到參差不齊的全體呢?這就必須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特別應注意鼓勵后進生積極參與。一般情況下,后進生的基礎薄弱,消化知識時間長,邏輯思維較其他學生慢一些,因此課堂發言的機會容易被反應快的學生捷足先登,從而成為課堂的旁觀者。我在課堂提問時,一般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尤其是復習課。當
然那些“好表現”的學生面對暫時的“冷落”難免會有一些不滿的情緒,這時可以將簡單的問題拓展延伸,為這些“斗戰士”提供挑戰的機會。如我曾提問一名后進生“什么是互相平行”,這名學生站起來,遲遲說不出答案,于是我建議他查一查書,在答案被揭曉時,那些優等生早已等得不耐煩。這時我立刻追問“誰能說出在哪些情況下,會出現兩線平行的關系呢?”這樣既照顧到了后進生,又給其他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另外我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時,通常鼓勵優等生以提問的形式和后進生進行交流,這樣就使后進生也參與到了課堂討論中,做到了人人都有發言的機會。
2數學課堂教學
大課堂教學有利于教師為中心的講解,但不利于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要想真正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中心地位,不改變長期延續的大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是很難辦到的。為此,我們積極探索班級、小組、個人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的組織形式,重點加強小組研討的學習方式,相對削弱大課堂講解的學習方式。在這樣的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動的空間和廣泛交流思想的機會,引導學生獨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膽發表創新見解。
在改革組織形式的探索過程中,我們深深體會到,培養學生探討問題、動手實踐和互相協作的能力是一項難度較大的工作。不僅要有教師的好心,還要有科學的引導方法,建立適應學生心理特點的激勵機制和組織嚴密的管理措施。學生經過了較好的培養,就能充分發揮個人在小組中的學習潛力和管理才能。小組中的骨干成員不但能把同學很好地組織在一起,還能把握討論問題的方向和深度,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組織形式的變化,教師的主導作用顯得更加重要了。這主要表現在教學情景的設計要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過程中引導、點撥、釋疑、理論升華的“火候”掌握要適時、適度。因此,給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要有扎實寬厚的基礎知識,而且要有較高的教學機智、教學藝術和師德修養。我們也有這樣的教訓:教師做了大量工作,學生研討問題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提出這樣、那樣一大堆問題,教師不知該如何“收場”了,就出現了“短暫繁榮”和“華而不實”的現象。學生的學習越是開放,教師的主導作用越重要。教師主導作用發揮得如何,是關系到課堂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
3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
有效使用學具,促進學生主體意識的發展
教學通過學習者群體的討論與交流,進一步歸納、驗證,形成數學結論,讓兒童獲取更多的數學活動經驗。通過學具的操作,加強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討論,讓學生大膽發問、質疑,共同制定解題計劃,體現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比如,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討論,學習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師生可利用一些三角形(其中有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學具,采用拼接法、度量法和幻燈演示法來證明三角形內角和,等等。學具可以開發學生智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缺乏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利用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務出發,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覺能動性,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為活生生的動作,從感受中獲得正確認識。腦科學研究指出:人的大腦左右兩半球,左半球分管支配右半身的活動;反之,人的左右半身的活動可促進人的左右半腦的開發。左右半腦各司其職而又協同發揮作用。據研究,人的腦功能存在很大的潛力,一般人只用了腦功能的10%左右。使用學具,讓學生動手操作,一是可以開發學生大腦的功能;二是通過左右手同時活動,促進左右腦的協調發展。
在課外實踐中鞏固學具使用過程中所學知識
學生在課堂中科學使用學具,能夠深刻感知知識的形成過程,而課外的實踐能夠鞏固課堂知識,使學生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充分利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以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信念、在“認識鐘表”時,課堂中,教師可以拿自制的鐘表模型,讓學生感知秒、分、時的差別。
然后讓學生在課外對鐘表進行觀察,并切身感受時間的長短,使課內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可見,科學使用教具和學具,能夠發展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能使知識由枯燥抽象變得簡單、具體,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他們在動手操作中掌握知識。此外,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年級的提高,教具、學具的數量、操作應該逐漸減少,以至淡出。因為,科學使用學具的目的,是用直觀感知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隨著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學具己深深印在學生的心中,學生遇到問題時,只需調動心中的學具就可以輕松、快速地解決,實物學具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4開發學生數學思維
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從小就喜歡數學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其思維能力的重要前提。我在教學實踐中的體會是:提高學生對教師們的信任度。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度,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的效果。教師在學生中具有很高的信任度,學生就對老師肅然起敬,就會對教師的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一般具有“向師性”。
要培養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對學生和藹可親、循循善誘,認真呵護學生的自尊心,仔細保護他們的人格尊嚴,絕不能挖苦、打擊,甚至體罰學生。教師要精心設計組織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一種和諧的歡樂氣氛中輕松愉快地學習。如在講乘法口訣時,教師可創設一個“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數卡片”的活動情景,并由學生根據實際情景提出問題。這樣,學生會產生濃厚興趣,就會在不斷探索中理解和掌握乘法口訣以及相關運用。
聯系實際注重應用、使小學生思維靈活變通
數學學習的目的,不僅要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而且要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但應用中也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一是應用缺乏真實性。一些應用情境是教師人為“設計”、想當然“加工”的。如學習了“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后,有的教師提供標有長、寬的長方形客廳平面圖,要求學生計算出邊長是多少分米的方磚才能將客廳鋪設得既整齊又美觀且都是整塊數,全然不顧及現實生活中是否有從最小公倍數角度去選擇地磚的可能。二是應用的目標定位失當。數學學習的終極目標是運用。
由此,一些教師把應用的價值和作用放大到了不切實際的程度,很少去思考應用對促進學生發展的價值。事實上,對于小學生來說,把數學應用到生活中,目的并不在應用本身,而依然是數學學習,因為應用本身就是數學學習的一部分。這也正如新課標所指出的“數學學習是為了讓學生面對實際問題,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數學教學中如何關注全體學生相關文章:
★ 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 數學教學中怎樣放手
★ 數學教師工作總結下學期最新
★ 教學方法總結最新范文5篇
★ 個人工作總結之數學教師
★ 精選小學數學老師教學感受范例五篇
★ 學校數學老師工作總結范文
★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感想范文5篇
★ 最新四年級下冊數學經驗總結2020
★ 高中數學教師教育工作心得總結
上一篇:初中數學教學怎樣抓住重點
下一篇:如何提高數學的教學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