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字子長,司馬談之子,左馮詡夏陽人,西漢時期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被后世尊稱為“太史公”。他家學淵博,三十八歲時,正式做太史令。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司馬遷發憤寫史記名師教學實錄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獲!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名師教學實錄1
師:同學們,我們都知道讀名人名言能夠給我們很大的啟發,能使我們有很大的收獲。誰來說一句名人名言?
生: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源泉。(高爾基) 生: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 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陶行知)
師:名人名言是汪洋大海,我們從中受到啟迪。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條名言,請同學們一起讀:(大屏幕出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司馬遷
師: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今天讓我們到一篇課文中一起去尋找。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寫課題。(師生同寫:司馬遷發奮寫史記)
生:老師,你“發憤”的“憤”寫錯了,應該是“憤怒”的“憤”。 師:噢,這兩個字很容易混淆,老師也混淆了,謝謝你的提醒。(老師將“奮”改為“憤”。)
生:老師,你遺漏了書名號,《史記》是一本書,應該加書名號。 師:噢,你有一雙明銳的眼睛,《史記》是一本書,不能遺漏書名號。看來,馬虎不得啊!現在,課題寫對了,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文,很快地瀏覽一遍課文,找到解釋司馬遷這句名言的句子,用波浪線劃下來。
生:在第三小節:“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 師:一起讀這句話。請對照司馬遷的名言,看看“固”是什么意思?
生:“固”是“總是”的意思。
師:“或”什么意思? 生:“或”是“有的”的意思。 師:讓我們再來讀讀司馬遷的名言。 生:齊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司馬遷
師:司馬遷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的呢?我請一個同學再來讀讀第三段課文。
生:讀第三小節。
師:一起讀這個詞語——飛來橫禍,注意“橫”是個多音字,讀第四聲。“飛來橫禍”什么意思?
生:突如其來的大禍。
師:司馬遷的“飛來橫禍”是什么災難?書上怎么寫的? 生:司馬遷因為替—位將軍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酷刑。 師:是的。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老師查閱了有關史料,請看這樣一段話:(大屏幕出示)
公元前99年,匈奴侵略漢朝。飛將軍李廣之孫李陵率領五千精兵進軍匈奴。寡不敵眾,兵盡糧絕,李陵投降了匈奴。漢武帝大怒,想重罰李陵家人。群臣爭相附和,大說李陵的罪過。只有司馬遷為李陵辯護,說李陵為人正直,其叛逃事出有因,希望皇上能寬容。漢武帝勃然大怒,將司馬遷打入大牢。后來,司馬遷被處以極其殘酷的刑罰——宮刑(古代一種酷刑,閹割生殖器,也稱腐刑)。
師:司馬遷受了宮刑,當時有人這樣評論:“宮刑這種刑罰不但是對肉體的無情摧殘,更是人格上的奇恥大辱。作為一身正氣的司馬遷應該以死抗爭,一死了之。而他居然活了下來,這不是茍且偷生嗎?”你認為司馬遷是茍且偷生嗎?
生:不是。司馬遷就這樣死了可能得到個好名聲,但這名聲能和《史記》相提并論嗎?
生:不是。如果司馬遷就這樣死了,我們今天還能讀到《史記》嗎? 生:司馬遷活下來,完全是為了《史記》,他是為了造福后人,為子孫后代留下一部史書。
師:“是的。司馬遷是為《史記》而活著,書上有一段他的心聲,誰能來讀一讀?
生: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我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
師:注意,這段話中有一個問號,兩個感嘆號。誰能把這三個標點讀出來?
生:自由讀這段話。
師:指名讀這段話,齊讀這段話。
師:死,對司馬遷來說太簡單了,一死了之,一了百了,可是《史記》怎么辦呢?再讀。
生:學生再次齊讀這段話。
司馬遷為什么要寫《史記》?請同學們默讀課文
一、二自然段,找到有關內容用一句話來告訴大家。
(學生回答:受黃河文化的影響,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受父親臨終前的囑托……
師:(出示父親臨終前的話)這就是父親臨終前的囑托。同學們,用心去讀讀父親的話吧,想象父子分別的情形,掂量一下父親臨終囑托的分量。(自由讀)
(學生自由輕聲讀)
師:孩子們,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呀? 生:我看到父親拉著兒子的手,淚流滿面的說著話。 生:我聽到父親對兒子說,我死之后……
生:我覺得,這是父親最大的心愿,所以他要兒子千萬不要忘記。 師:同學們,把你的感受讀出來。(指讀) 生:讀。
師: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書啊。這是父親一輩子的愿望,現在成了他最后的愿望。
師:千萬不要忘記啊。孩子們,不要以為父親只是為了自己。他想告訴我們,記住了歷史,就是記住了
我們的祖宗,記住了我們民族的根。人不能沒有根啦! 師:讓我們一起讀這段話,牢記這份臨終的囑托吧。
生:齊讀。
師:望著父親那漸漸合上的雙眼,司馬遷一定有許多話要對父親說,他想說什么呢?用這樣的形式表達出來。
出示:爸爸,我親愛的爸爸!我。) 生:我一定會完成你的遺愿的。
生:我知道您早就想編一本史書,記載這2600年的歷史。 生:我受您的影響,我也開始廣交朋友,博覽史書了。 生:我一定會完成這部史書的. 當司馬遷遭受到一場飛來橫禍的時候,當入獄受了酷刑的時候,當他的肉體受到摧殘的時候,當他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的時候,一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的時候,便打消了去死的念頭。他想:(學生齊讀名言)
師:司馬遷是這樣想的,他又是怎樣做的呢?
生:“想到這里,他盡力克制自己,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隸字。”
師:請男女同學分讀司馬遷的想法與做法。
是呀!為了少年的夢想,為了完成父親的遺愿,他一次又一次勉勵自己,我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
因此他選擇了編寫《史記》,也就意味著選擇了勞累,選擇了孤苦,請同學們展開你豐富的想象力來想象一下司馬遷寫《史記》的情景,用這種句式練習說話
出示:
那是一個風沙滿天的清晨,; 那是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 那是一個寒風凜冽的; 那是一個烈日炎炎的。
師:為了完成父親的遺愿,為了《史記》,司馬遷忍辱負重活了下來。司馬遷不停地寫作,寫了整整13年,才完成了《史記》。司馬遷寫完《史記》,心血耗盡,與世長辭,你覺得司馬遷的死是重于泰山,還是輕于鴻毛?
生:重于泰山,因為他完成了一部前無古人的巨著——《史記》。
生:重于泰山,因為他完成了父親的遺愿,司馬遷死而無憾。 師:司馬遷完成的是一部怎樣的《史記》呢?誰來讀讀最后一段。
生:讀最后一段。
師:《史記》是一部輝煌巨著,52萬字。(老師展示兩卷本的《史記》)。52萬字的《史記》是沉甸甸的,是司馬遷用生命寫成的。為什么說《史記》是司馬遷用生命寫成的?
生:因為司馬遷接受宮刑,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完全是為《史記》而活著。
生:司馬遷把《史記》看成了自己的生命,《史記》里凝聚著司馬遷的生命。
師:后人對司馬遷的死記載了,實際上,寫完《史記》,生命對于司馬遷已經沒有多少意義了。他活著就是為了寫《史記》。再讀最后一段。
生:齊讀最后一段。
師:魯迅先生這樣評價司馬遷的《史記》,一起讀:(大屏幕出示)
史家之絕唱
無韻之離騷
——魯迅
知道《離騷》是誰的作品嗎?
生:屈原寫的。
師:《離騷》是屈原的作品,是非常了不起的作品。魯迅將《史記》與《離騷》相提并論,是對司馬遷極高的評價。史家的絕頂之作,不壓韻的《離騷》。《史記》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文學價值、思想價值。讓我們再一起讀讀魯迅對《史記》的評價。
生:齊讀魯迅的評價。
師:同學們,學完司馬遷寫《史記》這篇課文,我相信你一定有許多話想說。請你用一兩句凝練的話寫出你此時此刻的感受,并屬上你的大名。(音樂響起,學生寫感受,大約4分鐘。)
師:讓我們聽一聽同學們的感受。
司馬遷遭受飛來橫禍,寫出了輝煌巨著,這跟題目中的哪一個詞有很大的關系?
發憤,什么是發憤?
(發憤就是態度堅決的完成某一件事,發憤就是堅持不懈的精神,發憤就是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師:是呀,正是因為司馬遷發憤,他才寫成了一部前無古人的著作。 環境越是艱難困苦,就愈需要堅強的毅力和信心,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無數的英雄人物把困難挫折當作是一筆財富。他們用行動來詮釋著發憤是什么? 可以說發憤是屈原遭到放逐后寫成的《離騷》;發憤是左丘明眼睛瞎后寫成的《國語》;發憤是談遷在《國榷》原稿被盜后重新寫成的新《國榷》。
出示:發憤是海倫 發憤是阿炳 發憤是
這無數個發憤諦造了無數個英雄,無數個英雄的人生經歷凝成了無數句震耳發憤的話語,給我們以啟迪,催我們奮進。
《史記》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今天有許多耳熟能詳的成語都出自司馬遷的《史記》,讓我們來讀讀這些成語:(大屏幕出示)
破釜沉舟 四面楚歌臥薪嘗膽
唇亡齒寒 毛遂自薦 完璧歸趙負荊請罪
背水一戰 狡兔三窟論功行賞霸王別姬一言九鼎
師: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精彩的故事。司馬遷的《史記》是古文,同學們現在還看不懂。我這里有一套學生版的《史記》,很適合同學們閱讀。(推薦學生版《史記》)
師:司馬遷以生命的代價換來了《史記》的誕生,他的著作豎立起了一塊歷史的豐碑,司馬遷因《史記》而流芳百世!
總結全文: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一位歷史偉人,他叫——生接:司馬遷。師:了解了一部輝煌巨著,叫做——生接:《史記》。老師相信在學習的過程中,司馬遷的形象一定已在你心中悄然立起,而且越來越豐滿、厚重。
《史記》這部書也變得不再那么遙遠、陌生。
課的最后老師想用這樣一段話與大家共勉:
苦難給一般人帶來的是嘆息、傷心、沉淪,但對于生活的強者來說,苦難是一筆財富,讓我們堅強地面對苦難,笑對人生,執著追求,活出自己生命的價值。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名師教學實錄2
一、教學目標:
1、緊扣課題,立足文本,引導學生深入感悟,真正走進司馬遷的內心世界,對人物形象進行漸進、深刻的解讀。
2、感情朗讀,情感共鳴,進行文化浸潤。
3、對學生進行扎實、有效的閱讀訓練,不斷提升語文素養與技能。
二、教學過程: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一位歷史人物。(板書:司馬遷)
2、司馬遷著寫了《史記》,誰能結合課文內容和課外資料,談談《史記》是一部怎樣的書?(板書:《史記》)
3、司馬遷為什么偏偏要寫這樣一部書呢?(板書:寫)
4、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的
一、二自然段,說說司馬遷寫《史記》的原因。
5、學生讀后交流。
6、環境的熏陶、家庭的影響將司馬遷與史學緊緊相連。父親的臨終遺言托對司馬遷的影響更是舉足輕重。
7、出示句子:司馬談臨終之時,淚流滿面地拉著兒子的手說:“我死之后,朝廷會讓你繼任我的官職,你千萬不要忘記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書哇!”
8、教師范讀,這是父親的臨終囑托。這是一份怎樣的囑托?
9、齊讀。
10、身為兒子的司馬遷豈能不明白老父的心?此時此刻,望著淚流滿面的父親,聆聽著他的囑托,司馬遷在想些什么呢?
11、學生交流。
12、引讀、出示:司馬遷牢記父親的囑托,每天忙著研讀歷史文獻,整理父親留下來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國搜集來的資料。
13、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司馬遷?
14、學生交流。
15、司馬遷忘我研讀,認真整理,專心致志寫作《史記》,如此發奮。(板書:發奮)
16、學生質疑。(板書:發憤,并打上問號)
17、“憤”教師加點。讓你聯想到哪些詞語?
18、學生舉例。
19、那么到底是什么事使得司馬遷滿懷憤慨,發憤寫成《史記》呢?
20、學生交流:李陵事件。你了解宮刑嗎?
21、出示: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
22、你讀懂了什么,你體會到了什么?
23、奇恥大辱、悲憤欲絕,也許此時,死,對于司馬遷是最簡單、最好的解脫。但是,他這樣做了嗎?
24、繼續出示: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25、“發”教師加點,到底是什么打消了司馬遷的輕生之念,使他重新振作起來,下定決心,發憤寫成《史記》呢?請同學們靜心默讀下面的文章,用心體會。
26、音樂起,學生品讀。
27、到底是什么打消了司馬遷的輕生之念,使他重新振作起來,發憤寫成《史記》呢?學生交流。
28、出示:他想:“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我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
29、理解:“重于泰山”“輕于鴻毛”
30、為此,司馬遷吶喊到: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你聽到了司馬遷怎樣的聲音?
31、齊讀,配樂。
32、教師過渡:想到這里,他盡力克制自己,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一行行工整的隸字。(音樂起,出示插圖)
大雪紛飛的寒冬,司馬遷伏在冰冷的竹簡之上……
夜深人靜,昏黃的油燈下,司馬遷又提起了手中的筆……
獄卒尖刻的笑聲中,司馬遷眉頭緊鎖……
中秋之夜,滿頭白發、重病纏身的司馬遷仍然寫著……
33、讓我們走進司馬遷的悲壯人生,你看到了怎樣的情景,你聽到了他怎樣的心聲?
34、學生描述。
35、出示:是的:想到這里,他盡力克制自己,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一行行工整的隸字。
36、此時,這一行行工整的隸書,僅僅是用墨在寫就嗎?(血淚寫成、生命寫成)
37、整整13年,痛苦、恥辱,沒有讓司馬光屈服,血淚和生命凝成了輝煌巨著,因為:他想:“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我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
38、此時此刻,你理解了“發憤”的內涵與深意嗎?(板書:忍辱負重、百折不撓……擦去“發奮”)此時,你認為司馬遷的生命歷程還是“殘生”嗎?
39、朗讀第三自然段。再次讀課題。
40、教師引讀:就這樣……
41、司馬遷寫作《史記》,僅僅用了13年嗎?
42、《史記》,生命鑄就。這真是一部:前無古人的輝煌巨著。
43、出示:忍辱負重用生命寫成巨著,百折不撓以血淚著就史書,橫批:中華偉男兒
44、讓我們永遠記住“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的故事,讓我們永遠記住忍辱負重、百折不撓的司馬遷,讓我們好好讀讀輝煌巨著〈〈史記〉〉,讓我們心中的司馬遷永遠陪伴我們的人生之路。
三、作業設計:
1、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圍繞“司馬遷著寫《史記》”,選擇“發奮”或“發憤”,查閱資料,展開想象,寫一段話。
四、板書設計:
司馬遷發憤寫《 史記》
忍辱負重輝煌巨著
百折不撓前無古人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名師教學實錄3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知道司馬遷發憤著書的內因,深刻領會司馬遷遭遇酷刑后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
4、通過學習,激發自身情感,做司馬遷式百折不撓的人。
【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學習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
【教學準備】
課件(文字、課文插圖、配樂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文
1、出示圖片:《史記》
師:大家看,這部著作的名字叫什么?(板書:《史記》)
你知道它是誰寫的嗎?(板書:司馬遷)他是什么時候的人?
2、揭示課題,板書:
12、發憤寫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第12課,齊讀課題。
再讀一次,想想就這個題目你有哪些疑問?
(主要問題有:《史記》這本書主要寫什么?司馬遷為什么要寫《史記》?為什么說發憤寫?發憤是什么意思?司馬遷是怎樣發憤寫《史記》的?)
二、精讀課文
1、學習描寫《史記》的語句
(1)師:同學們的問題既多又好,相信大家學了本文,一定能從中獲得答案。讓
我們一起打開課本,去讀讀課文,先看看哪些語句是介紹《史記》這部著作的?讀完后用橫線劃下來。
(生自由讀劃,師巡視,與學生交流,并及時糾正讀書姿勢)
(2)指名讀所劃句子。(相互補充)
(3)出示句子:
父親司馬談是漢朝專門掌管修史的官員,他立志要編寫一部史書,記載
從黃帝到漢武帝這3000余年間的歷史。
就這樣,司馬遷發憤寫作,用了整整13年時間,終于完成了一部52萬
余字的輝煌巨著——《史記》。
(4)師:同學們把這兩句話好好讀讀,說說你讀出了什么?
①跨度之長:3000余年
師:3000余年長嗎?指導讀好句子,注意3000余年這個詞。
②時間之久:整整13年(板書:十三載)
③字數之多:52萬余字
(5)齊讀這兩句,讀出對《史記》這部鴻篇巨制的贊嘆。
2、理解寫作的原因
(1)師:司馬遷為何要花費畢生的心血撰寫《史記》呢?同學們再仔細讀讀
1、2
小節,看看究竟為什么。
(2)交流,指名:
①喜歡聽父老鄉親們講述古代英雄的故事;(說明他喜歡歷史故事,《史記》
的主要內容正是記載歷史故事的,讀出激動之情)
②受父親的影響;(從小耳濡目染)他做了哪些事情?
板書:勤讀廣搜(為自己的寫作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知識)③牢記父親的囑托。(板書:家父遺愿永不忘)
父親怎么說的?指名讀。什么表情?要注意哪些詞語?(千萬不要忘記)師與一學生模擬對話。
牢記父親的囑托后,他每天忙著干什么?(指名讀下句)
是啊,他繼續勤讀廣搜,他更堅定了撰寫《史記》的志向,以慰父親的在
天之靈。(板書:立志向)
3、齊讀
1、2小節。
三、作業:《習字冊》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課前板書課題。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2課——齊讀課題。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誰來用“因為??所以??”說說司馬遷為什么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邊說邊出示)指名。
注意引導,相機板書:勤讀廣搜立志向家父遺愿永不忘
我們用這兩句話來說一說。(出示)
3、這兩個原因中哪個更重要?讓我們來聽聽父親司馬談臨終前的囑托。
二、精讀課文。
1、出示:“司馬談臨終之時,??完成的史書哇!”
(1)誰能用朗讀把司馬談的殷切期望表現出來。
指名感情讀。(什么表情、什么語氣、什么語速、什么期望)
(2)齊讀。
(3)如果你就是司馬遷,此時,你會對父親說什么?(指名)
(4)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
誰能用他的這句名言來對父親說?
(5)讓我們一起高聲朗讀司馬遷的這句豪言壯語。(齊讀)
2、精讀第三小節。
過渡:這句話正是司馬遷在寫作《史記》時發出的感慨。
(1)請大家自己認真地讀讀課文第三小節,然后畫出與這句話相對應的一段心理描寫。(生讀劃,師巡視)
(2)指名讀,出示:“人總是要死的,??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
這段心里描寫共幾句話?哪一句和名言的意思一樣?指名讀。一個人的死應當怎樣,而不能?再讀。
第二句是什么句子?(反問)請你讀出反問的語氣。
三、四兩句是什么句子。(感嘆句)請你讀一讀。一定要活下去是為了什么?活下去重要還是寫完《史記》重要。讀出遞進。
誰來連起來把這段心理讀好。
齊讀。
(3)“我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好端端的一個人怎么會想到死的呢?請大家仔細讀讀第三小節開頭三句話。(指名)
“飛來橫禍”什么意思?究竟是怎樣的一場飛來橫禍?文中怎么說。
究竟受了怎樣的酷刑,居然讓司馬遷想到去尋死覓活的呢?同學們有所不知呀!請大家一起聽聽當時到底發生了什么事?(點擊播放)
你認為司馬遷遭遇了什么?(冤枉、恥笑、羞辱、摧殘、奇恥大辱??)
(4)因此,(出示,齊讀)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5)他在蒙受了如此的奇恥大辱之后,為何又打消了了此殘生的念頭?
是啊,《史記》是司馬遷從小勤讀廣搜立下的志向,是永遠不能忘記的家父的遺愿,《史記》還沒有寫完,我怎能死呢?他想——再讀。
(6)從此,司馬遷忍受著巨大的恥辱和痛苦發憤寫《史記》。
書中這幅圖正是刻畫了司馬遷在獄中奮筆疾書的身影。
出示,指名讀。“想到這里,??在上面寫下一行行工整的隸字。”
他把什么埋在心底?把什么重擔挑在肩上?你想到了哪個成語?板
書:忍辱負重這個詞就是“發憤”這個詞最好的解釋了。
(7)請大家想象一下,司馬遷是怎樣忍辱負重、發憤寫作的呢?
往下續寫。
出示:盛夏,;
寒冬,一二兩組寫盛夏,三四兩組寫寒冬。
(8)配樂朗讀。齊讀第三小節,然后根據情況各選兩三個接下去讀。
師范讀第四小節。板書:功成名就萬古揚
(9)凝視著畫面,我們不妨給這幅圖寫一副對聯,好嗎?四人一小組討論一下,
可以引用名言,可以自己創作,寫在課文插圖左右。
(可以兩人讀上聯,兩人讀下聯)
老師也忍不住送一幅對聯給這位偉人,我請同學們一起讀好嗎。
(10)此時此刻,你最想對司馬遷說:
三、總結全文
1、結合板書,總結四個自然段的大意。再次齊讀創作詩。
2、齊讀課題。
四、作業
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讀《司馬遷發憤寫〈史記〉》 有感”為題,寫一篇400字左右的讀后感。
板書設計: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
勤讀廣搜立志向,
家父遺愿永不忘。
忍辱負重十三載,
功成名就萬古揚。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名師教學實錄4
一、教材解讀:
這是一篇歷史人物故事。講述了漢代史官司馬遷在遭受殘酷的刑罰后,不忘父親囑托,忍辱負重,耗費13年時間,最終寫成輝煌巨著《史記》的事,贊揚了司馬遷忍辱負重、矢志不渝的精神。
文章圍繞“發憤”,可以分為“少年受染——臨終囑托——受辱發憤——堅持寫成”四個部分。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在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清課文的條例, 練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4、在理解、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能夠通過閱讀課文,理解司馬遷為了完成父親遺愿矢志不渝的精神。
四、教學準備:課件;通過網絡或圖書資料,了解有關司馬遷的故事。
五、總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初讀課文,學習第一自然段
二、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學習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語,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知道司馬遷是怎樣的一個人。理清課文的條理,知道課文是從那幾個方面來寫這個故事的。學習課文第一段。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板書:司馬遷——齊讀
師:有誰聽說過這個名字?有誰知道他是什么人?——結合學生的交流,教師簡要介紹司馬遷。并導出——《史記》
2、板書:《史記》
師介紹《史記》——《史記》是我國歷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它反映了從黃帝到漢武帝這2600年間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發展過程。同時也是我國古典文學的優秀典范。
質疑:司馬遷是如何完成《史記》這部宏篇巨著的呢?
3、板書:司馬遷發憤寫《史記》
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一)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把難度的句子多讀幾遍 ,把課文讀讀通順,讀流利。
(3)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二)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課文中出現的生字和新詞,指名讀詞語。
入獄 酷刑 泰山 恥辱 隸字
游歷 囑托 飛來橫禍 殘生 發奮 前無古人
(2)指名說說對詞語的的理解。
(3)指名讀課文,結合正音。
(4)交流初讀課文的感受,說說課文講了怎樣一個故事。
三、再讀課文,根據問題提示,理清課文的條理。
1、師:剛才大家初讀了課文,對課文的內容有了大致的理解,現在請大家再認真讀課文,思考:
(1)司馬遷為什么要發憤寫《史記》?
(2)司馬遷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發憤寫《史記》的?
(3)他“發憤”努力的結果怎樣?
根據上述的四個問題,分別閱讀課文的相關自然段,參照書后練習4中提供的樣子,給課文分段,并用簡潔的話概括段落大意。
2、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同桌交流討論,教師巡視。
3、指名交流,歸納:
第一段(1-2)父親對司馬遷的影響和臨終時的囑托。
第二段(3)講一場飛來橫禍降臨到司馬遷的頭上,但寫司馬遷忍辱負重堅持寫書。
第三段(4)講司馬遷用畢生的心血寫成了輝煌巨著——《史記》。
四、深入閱讀課文,質疑。
課文讀到這里,你有什么問題需要提出來和大家一起討論的嗎?
五、精讀課文第一段(1-2)
(一)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思考:
1、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
2、司馬遷立志完成《史記》的編寫工作,與他的父親有什么關系?
3、司馬遷立志完成《史記》的編撰,僅僅是因為受父親的影響嗎?
為了完成《史記》的編寫,司馬遷作了哪些事?
(二)交流、朗讀課文。
1、指名朗讀課文
2、說說自己的理解與收獲。
3、質疑:囑托是什么意思?找個近義詞是什么?能夠互換嗎?為什么
游歷是什么意思,能夠用游覽代替嗎?
4、小結:
父親的影響在司馬遷成長歷程中起著很大的作用,特別是父親臨終時“淚流滿面”的囑托,更對司馬遷完成《史記》的寫作起著重大的作用。而司馬遷年輕的時候“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為他后來的編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六、課堂作業
1、描紅
2、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3、聯系課文內容解釋詞語:
囑托 游歷 飛來橫禍 前無古人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精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司馬遷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完成《史記》的,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有感情朗讀課文,深化對課文內容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復述課文。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上一堂課,我們初讀課文,學習了課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通過學習你知道了些什么?
2、司馬遷立志完成《史記》的編寫工作,與他的父親有什么關系?為了完成《史記》的編寫,司馬遷作了哪些事?
3、師小結:
父親的影響在司馬遷成長歷程中起著很大的作用,特別是父親臨終時“淚流滿面”的囑托,更對司馬遷完成《史記》的寫作起著重大的作用。而司馬遷年輕的時候“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為他后來的編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那么司馬遷編寫史書,又會遇上怎樣的坎坷呢?面對不幸的遭遇,他又是怎樣表現的?
二、講讀第部分(第三自然段)
1、輕聲讀課文第3自然段,思考:正當司馬遷專心致志寫作《史記》的時候,飛來了一場什么橫禍?
2、為什么說是“飛來橫禍”呢?這一場橫禍又是怎樣引起的呢?。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簡要介紹關于司馬遷為李陵辯護的故事。引導學生感受司馬遷是一個正直的人。)
3、什么是酷刑?從受酷刑可以看出司馬遷是個什么樣的人?
4、遭受了酷刑后的司馬遷受刑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請同學們默讀第三段,用“——”畫出司馬遷怎么想的句子,用“~~~~~”畫出司馬遷怎么做的句子。
出示司馬遷是怎么想的句子。
“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他想:“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我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
(1)朗讀討論:他為什么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
(2)后來他又為什么打消了這個念頭?他是怎樣作的。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司馬遷為了完成自己父親的囑托,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將個人的榮辱置之度外的可貴品質。
三、講讀第四段
1、指名讀這段,思考:為什么說《史記》是司馬遷用生命寫成的?
(整整13年 52萬字 耗盡了畢生心血 ―― 用生命寫成)
2、小組學生討論。
3、指導朗讀。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四、課堂總結
1、讀了課文,你知道課文為什么說司馬遷發奮寫史記了嗎?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司馬遷的“發奮”?
2、復述課文。
五、作業
書面完成課后練習題四
完成補充習題部分
附板書:
司馬遷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父親的影響與囑托
甘受酷刑發憤寫作
整整13年 52萬字 耗盡畢生心血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名師教學實錄5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囑托”、“飛來橫禍”、“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等語句的含義。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3、自主搜集相關資料,了解司馬遷寫《史記》的背景,初步體悟司馬遷的人物形象。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在語境中的意義。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初步感悟人物形象,結合相關資料,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
四、教學過程:
(一)審題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今天讓我們追隨著歷史的腳步,回到兩千年前的西漢,去感受一位偉大靈魂給予我們的心靈震撼,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司馬遷發憤寫史記》
2、指名學生讀題目,質疑:你從課題中知道了什么? 司馬遷——司馬,復姓,文學家,史學家。 發憤——決心努力戰勝了很多困難。 史記——名篇巨著。
3、同學們能讀懂課題,很好,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讓我們再讀一遍課題。
4、讀課題后你還想知道什么? 司馬遷為什么要寫《史記》? 預設:他是怎樣發憤的? 《史記》是一本什么樣的書? 好,帶著這些問題再讀一遍課題。
(二)自學課文,解決字詞。
1、不動筆墨不讀書。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劃出不理解的字詞,不認識的字詞可以查看字典。思考司馬遷在什么情況下完成了史書?(教師指導巡視)
2、出示詞語:囑托、飛來橫禍、酷刑、悲憤交加、攤開 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 文章是有感情的,詞語也同樣被賦予感情,請同學們帶著感情齊讀兩遍詞語。 那么誰能結合課文來說說對于這些詞語的理解。由于出現的詞語比較多,這樣我們按照順序來說好嗎?(學生回答,教師相機指導。) 預設交流:
(1)“囑托”:囑咐、拜托(誰囑托誰?囑托了一件什么事情?請你讀出來。為什么用囑托,它與囑咐有什么不同,換做囑咐好不好?)
(2)“飛來橫禍”:意想不到的災難
為什么你讀作橫?思考在什么情況下讀二聲,什么情況下讀作四聲橫?可做適當點撥:橫沖直撞、老淚縱橫。蠻橫、發橫財、飛來橫禍。追問:司馬遷遇到了什么樣的災難)
(3)“酷刑”:刑是我們今天學到的生字之一,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記住它?(追問:開刀就是用刑,不錯,那么司馬遷到底犯了什么罪,用了什么刑?) 師簡介酷刑:酷刑叫“宮刑”“腐刑”,是宮中太監所受的刑罰。在當時被視作奇恥大辱,他在一封信中寫道:我整天精神恍惚,我再也沒有臉面去到墳前盡孝,再也沒有勇氣走上街頭,我夜不能寐,經常從惡夢中驚醒,我簡直生不如死,因為他失去了男人的尊嚴,與那些半人半妖的太監為伍了,你們能明白嗎?
(4)“悲憤交加”:悲痛和憤怒交加在一起,(司馬遷悲痛的是什么?憤怒的又是什么?是啊,士可殺不可辱,請同學們試著把這詞語讀出你的感受。是啊,面對著這份恥辱司馬遷如何選擇的,繼續向下看。)
(5)攤開:擺開、展開。(你能來試著做一下動作嗎?從這樣一個動作中我們能感受到司馬遷的內心嗎?)
(6)他耗盡了心血,你怎樣理解耗盡,看插圖,那微弱的燭光,在一點一滴消耗他的生命。
(7)是啊,司馬遷盡力克制自己,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因為他想到了這樣一句話“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于是他釋懷了,他相通了,你是怎么想的?(學生說自己的理解,相機點撥查字典泰、及隸兩個字的字形及字義)出示 (出示隨后一段) 是啊,于是司馬遷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隸字。就這樣,司馬遷發憤寫作,引讀,他耗盡心血,用了整整13年時間完成了這一部52萬余字的巨著,《史記》。_如在導入環節未能展開“發憤”,則在此環節進行提升,現在同學們理解為什么課題是發憤了嗎?
(三)交流資料,了解司馬遷
1、本周我們自主收集了司馬遷的有關資料。誰愿意來分享你所知道的司馬遷?
2、學生交流
(1)《史記》是我國歷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他反映了從黃帝到漢武帝這3000年間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發展過程。同時它也是我國古典文學的優秀典范,《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所著,介紹了帝王將相、豪杰平民的等幾千名歷史人物。共有130篇,其中本紀12篇,表10篇,書8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是一部五體俱全的綜合體史書,魯迅稱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交流預設: (追問3000年間的歷史朝代,幻燈片展示《朝代歌》。)讀第一節。 是啊,司馬遷出生在黃河岸邊的龍門。他從小看著波濤滾滾的黃河從龍門山下呼嘯而去,聽著父老鄉親們講述古代英雄的故事。所以他從小在滔滔的黃河水中便懂得了歷史,幾千年前大禹曾在黃河岸邊治理泛濫的洪水、幾百年前項羽曾在這里大破秦軍,古代英雄們的故事以及父親的影響,為他積累了大量的歷史資料。
(2)司馬遷做了太史公后,有了閱讀重要史料的機會,這為他的創作提供了良好條件,司馬遷幾年如一日,絞盡腦汁,費盡心思,幾乎天天埋著頭整理和考證資料。
交流預設: 司馬遷牢記父親的囑托,每天忙著研讀歷史文獻,父親那臨終前的遺言,時時閃現在司馬遷的腦海:我死之后,朝廷會讓你繼任我的官職,你千萬不要忘記我平生想要完成的史書哇!讓我們一起來感受父親臨終時的囑托以及司馬遷所作的努力。引讀:司馬談臨終之時……
(3)司馬遷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后,任中書令,繼續發憤寫史書,終于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后世影響深遠,語言生動,同時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的《報任安書》,記敘了他下獄后的經過和著書的報復,為歷代傳誦。
(4)司馬遷被叛死刑,死刑的兩種減免方式:
一是交五十萬錢贖罪,二是受宮刑。司馬遷官小家貧,但不愿受辱,幾次想到自殺,但想到逆境中成功的人,孔子、孫臏、屈原等人以及父親的囑托,于是有了信念,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記》寫完。
交流預設: 一個小小的史官出身的家庭,怎么可能拿出這么多錢,遭受冤情,也只能受刑啊,正當他專心致志寫作《史記》的時候,一場飛來橫禍突然就這樣降臨到了他的頭上。此時他心里是在做著怎樣的斗爭啊?
(5)司馬遷撰寫《史記》,態度嚴謹認真,實錄精神是的特色,他寫的每一個歷史事件都會經過調查研究,這不僅增加了《史記》的歷史價值,同時也讓司馬遷開闊了眼界,擴大了胸襟。 交流預設:是啊,功夫不負有心人,吃再多的苦都值了,整整13年的時間,司馬遷創造了奇跡,他完成了中國歷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請同學們齊讀最后一段。
(四)總結提升,設小標題
1、為了年少的夢想,為了父親的一句囑托,在恥辱面前他沒有低頭,司馬遷義無反顧地、忍辱負重地編寫史書,向偉大的史家之路邁進,結合著你的感悟,試著給每個段落歸納段意。
2、再精簡一點,我們以小標題的形式來歸納每個自然段。 小組討論:(教師點撥,指導。) 板書:四處游歷,積累資料 牢記囑托,整理文獻 飛來橫禍,悲憤交加 耗盡心血,終成巨著。
3、結合今天學過的內容,請你試著把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梳理一下,已人物、事件、結果的順序來進行總結。
4、教師小結:美麗的浪花是在和礁石的猛烈撞擊中開放,璀璨的火星,是在鐵錘和鐵鈷急劇敲打中迸發,人生的價值是在艱巨的斗爭中顯現,在生活的路上,只有那些不畏風吹雨打,揚帆前進的人,才能感到生活的磅礴氣勢,才能看到前途的壯麗風光。正因如此,屈原被放逐寫成了《離騷》,左丘明失明后寫成了《國語》、司馬遷遭受宮刑后發憤寫成了《史記》。今天我們先討論到這里,下節課繼續學習。
五、教學結束:
作業設計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整理資料。將資料整理成卡片,以便今后繼續研究。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名師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 2021《報任安書》公開課優質教案5篇
★ 關于《管仲列傳》課堂實錄
★ 《荊軻刺秦王》課堂教學實錄
★ 語文報任安書教案優秀范文大全
★ 讓閱讀陪伴成長演講稿范文多篇
★ 學會控制情緒班會教案設計內容
★ 2019好書伴我成長演講稿優秀范文
★ 2019讀好書做文明人中學生演講稿精選
★ 2020校園勵志演講稿3分鐘范文
★ 九年級語文上期中復習教案模板
上一篇:《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學實錄
下一篇:《彩云追月》優質課教學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