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問,各個術語都有著嚴格的內涵意義,只有真正理解“積、商、差、和”等最為基本的數學術語,才能做到正確解答數學題目。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提高數學讀題能力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如何提高數學讀題能力
讀題是培養審題能力的第一步,通過讀題,使學生明確題意,為進一步思考作準備。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讀題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確的規定,如可以大聲讀、輕聲讀、默讀,要讀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少,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弱,這就需要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讀題方法的指導。
解決音義,讀通。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量少,認識生字是讀懂題的基礎。當我們教師呈現有文字的題目時,必須把學生不認識的字注上拼音,帶領學生認讀,把學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詞語適當進行解釋。
認真仔細,讀準。很多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經常憑經驗做題,所以對題常會一掃而過,就動筆了。而事實上題目并不是他們“經驗”里的樣子,題目的意思發生了改變。為了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字字出聲讀題慢”。低年級的學生,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默讀能力,出聲輕讀、用手指讀能幫助他們不漏字、不添字,讀懂意思。同時,要求學生輕讀后再默看題,詳細理解題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讀題能力。
咬文嚼字,讀懂。咬文嚼字就是要善于抓住題目中的關鍵字、詞或句,準確理解其表達的意義。如:一年級30人,二年級33人,一年級和二年級一起做游戲,平均分成7組,每組多少人?在反復讀題后,讓學生劃出關鍵字(和、平均),并理解和是讓我們求和要用加法,平均是讓我們分得一樣多要用除法,而且是先用加法再用除法。在最初可以讓學生先劃關鍵字,慢慢地讓學生試著說去對關鍵字的理解,從而培養其理解能力。
2培養小學低年級數學讀題能力
一、讓學生體會到應用題的趣味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小學低年級數學讀題能力,首先要提高學生對應用題的興趣,讓學生主動的去閱讀并愛上閱讀題。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教學。而對于小學生來講,他們是剛剛從幼兒園的游戲教學中走出來,雖然身體走出來了,心靈并沒有完全走出來,如果以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學生就會覺得學習很枯燥不好玩,加上應用題本身的枯燥性和復雜性,學生自然就不會再有練習應用題的興趣了。
所以說,要提高學生對應用題的興趣,就要從學習內容入手,讓學生體會到應用題的趣味,這樣自然而然就能夠提起對應用題的興趣了。因此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改革中首先是對課堂和教學內容的改革。在課堂上,要營造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比如開展一些針對于鍛煉讀題能力的競賽活動、討論會等等,小學生的好勝心和自我表現欲望都很強,通過開展這些活動,并設立相應的獎勵制度,調動學生的表達積極性;在教學內容上,可以多選材一些簡單而又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應用題,題材元素可以運用吃的或者玩的。小學生喜歡吃和玩,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比如說蘋果、玩具、火柴、糖果、還有本班上的同學作為計算基礎等等。
二、改變傳統的教學和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讀題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前面講,學生在下面聽,缺乏獨立思考的空間,沒有針對于提升讀題能力的訓練。同時,如果有一些學生對應用題失去了興趣或者聽不懂,還可能出現教師在講臺上連綿不絕地講,學生在下面打瞌睡的狀況。這種教學方式往往使學生覺得學習枯燥無力,學生的注意力沒有集中起來,沒有學習興趣,教學效果自然無法提高,提升讀題能力更是無從談起。
因此,要加強讀題能力的提升就要從這種教學模式入手,要將課堂上教師是主體的觀念轉變為課堂上學生才是主體。教師的教學重心要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轉變為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主動思考和探索及學習能力提高的模式上來,加大應用題教學的力度,可以找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題材讓學生積極的去閱讀和思考,可以開展一些應用題算術比賽之類的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比對課本的“透徹分析”更有效果和價值。
3提高低年級學生數學讀題能力
1.把握數學自身的術語內涵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問,各個術語都有著嚴格的內涵意義,只有真正理解“積、商、差、和”等最為基本的數學術語,才能做到正確解答數學題目。有些題目可能包含其他算法,甚至四則運算方法,這時就更需要準確理解數學術語,否則就不能疏理包含其中的數量關系。例如:小玲家養了46只鴨子,24 只雞,養的雞和鵝的總只數比養的鴨多5只。小玲家養了多少只鵝?這是包含加法和減法的應用題,相對而言有比較復雜的數量關系,這時就需要引導學生準確理解其中的數量關系,才能正確解決問題。
第一,題目中出現了3個數量,即“46”“24”和“5”,因此,必須疏理3個數量的關系。第二,關注題目提示的數學內涵,“雞和鵝的總只數”表達的是加法的數量關系,“總”表達的就是合并的意思,此處應該使用加法。第三,雞和鵝的數量合并后,比鴨多5只,“多”也是合并的意思,應當使用加法,也就是鴨的數量與“5”合并。第四,雞和鵝合并,鴨與“5”合并,這之后形成的兩個新數量相等。第五,鵝的數量少于雞和鵝合并的數量,也少于鴨與“5”合并的數量,因此應當使用減法。
2.抓住表達數量關系的詞語
從某種意義上說,數學是研究事物之間數量關系的學問,因此,我們在讀題方面就需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與把握數量關系。四則運算的意義本質上是“分”與“合”的關系,加法和乘法都是“合”,加法是不同數的“合”,乘法是相同數的“合”;減法和除法都是“分”,減法是從總數(即“和”)中分出一部分求另一部分,除法是把總數平均分成相同的數。
教學時,學生用已有生活經驗解決實際問題之后,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把握運算意義的同時,理清“兩個關系”,即在加減法中“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在乘除法中“相同加數、個數與總數”的關系。在這些數量關系中,我們應當歸納一些有助于直觀判斷事物關系的詞語,諸如“多”“少”“一共”“倍”“合”“總共”等,從而可以更加快捷地幫助學生掌握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由此可見,充分利用表示事物數量關系的詞語,結合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內涵,不僅可以正確把握題意,而且還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與思路。這是我們應該教給學生的讀題方法,也是授之以漁的辦法,值得我們關注。
如何提高數學讀題能力相關文章:
★ 如何提高數學考試答題速度
★ 高中如何提高數學解題能力
★ 怎樣才能提高數學解題速度
★ 如何提高數學分析能力
★ 怎樣提高數學水平
★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數學解題能力,數學學霸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提高思維能力
★ 如何提高學生數學的思維能力
上一篇:數學教學中如何采用提問方式
下一篇:初中數學教學怎樣抓住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