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坐井觀天教學實錄5篇
坐井觀天”是一種比喻,表示一個人只看到了自己狹窄的視野,不能看到更廣闊的世界。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坐井觀天教學實錄,供大家參考學習。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坐井觀天教學實錄篇1
《坐井觀天》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到課文結尾,教師們總要讓學生想象:青蛙跳出井口之后會怎么樣?我上學期有一次校內教研課時,也是這樣教的。
學生紛紛發言,講了青蛙跳出井口之后,各種各樣的情形,大多講青蛙這才知道了天果真是無邊無際大得很,他于是和小鳥一起周游世界。這時,我腦海時跳出一個問題,于是脫口而出。
師:同學們,你們講了這么多青蛙跳出井口之后的美好結局,但你們想過沒有,青蛙是否愿意跳出來呢?
生:當然愿意。外面這么好!
師:是嗎?這可不一定是青蛙的看法。有不同意見嗎?
生:可能不愿意,因為青蛙這么固執,不會聽從小鳥的話的。
師:很好,能從課文中青蛙的性格來分析。還有嗎?
生:我也認為青蛙不愿意跳出。因為它在井里住慣了,以為自己的家最好。
師:對呀,金窩銀窩不如自己家的狗窩。家是最好的。
生:井里有一個優點,冬暖夏涼,很舒服。
師:很好,又找到一個理由。還有嗎?
生:青蛙它可能不敢跳出來。
師:為什么?
生:因為它怕小鳥是騙它的。把它騙出來然后吃了它。
師:哦(真沒想到學生會從這個角度來思考)!你真會思考。是啊,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無啊。有道理。不錯。還有嗎?
生:青蛙住在井里,它就是主人,它就是皇帝,它就是國王。可如果它一出來,就什么也不是了。
師:不錯。
生:青蛙在井里沒有敵人,可以無憂無慮地生活。如果到井外面,它就會遇到蛇等天敵,會整天提心吊膽,睡不好覺的。
師:真會想,真會說。
這時我又想到另一個問題,于是接著問:
師:同學們,我們剛才從課文中知道同一個天,小鳥說天無邊無際,青蛙卻說只有井口那么大。那么青蛙是否有錯?
生:錯了。
師:果真錯了嗎?青蛙是在說假話嗎?
生:(一楞)沒有。
師:是啊。青蛙其實也在說實話。它說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為它看到的天——
生:就只有井口那么大。
師:對極了。那么你們說青蛙為什么說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生:因為它天天住在井里,沒有去過外面。
生:因為井口限住了它的視線。
師:對。是青蛙住的環境局限了它的眼界。正如我們,如果沒有走出過椒江,又怎么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所以要想使自己知道外面精彩的世界,就應該——
生:走出椒江
師:走出臺州,走出浙江,走出中國。正如古人所說:讀萬卷書——
生:行萬里路!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坐井觀天教學實錄篇2
一、故事引入
師: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故事,故事的題目是《坐井觀天》(板書)。從前有一口古老的井,井里坐著一只青蛙。一天,一只小鳥飛來,落在井沿上,咦!后來怎樣呢?(師邊講述邊畫井,并隨機貼青蛙、小鳥圖)
【點評:故事導入,配上美麗的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
二、初讀熟知
1、師:一邊讀,一邊思考,課文寫的誰和誰的故事?他們為什么事而爭論?
(生讀課文,很認真)
師:小朋友們認真讀書的樣子特別可愛,誰能大膽地告訴我們故事講的誰和誰?他們為什么事而爭論?
生:課文講的是青蛙和小鳥的故事,他們爭論天有多大。
師:你學會了一邊讀一邊思考,老師真為你高興。
(板書:天多大)
2、師:他們是怎樣爭論的?請小朋友拿起筆,再次讀課文,可以大聲讀,可以小聲讀,也可以默讀,用“ ”勾出他們的對話。(生讀課文勾句子,師巡視)
師:老師愿意分享你們豐收的喜悅,誰愿意把你勾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
生讀出了他們的三次對話,師在屏幕上出示三次對話。
師:你勾得真準!小朋友,你們勾對了嗎?勾對的朝老師笑一笑。(很多小朋友笑瞇瞇地望著老師)笑得可真甜!錯的也沒關系,待會可別忘了加油哦!
【點評:教師給學生有較多的讀書時間,培養學生讀書習慣。每次讀書,都有明確要求。】
三、精讀課文
1、①師:他們的對話可有趣啦!請小朋友自由朗讀第1次對話,一邊讀一邊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自由讀)
生1:我知道了青蛙不知道小鳥從哪兒來。
師:你真會讀書!
生2:我知道了小鳥從天上來,飛了很遠很遠。
②師:青蛙說的話后邊是什么符號?
生齊:問號。
師:誰想讀讀它。
生1:(讀)你從哪兒來呀?(只讀通順了,但沒感情)
師:你讀得很流利,要是把疑問的語氣送到句子里就好了。
生2:(讀)你從哪兒來呀!(有疑問語氣)
師:不錯,讀出了疑問的語氣,要是把“哪兒”強調就更棒了!
生3:(讀)你從哪兒來呀!(很棒)
師:掌聲送給她!像她這樣練習練習。
生練習。
師:一起讀讀。(生讀)
師:我仿佛看見了那只充滿疑問的青蛙。小鳥回答說。
生:(讀)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到處找水喝。
師:小鳥從 來,飛了 里,這都是青蛙想知道的,所以讀的時候應加重語氣,誰來試。
(生1讀得很有感情)
師:現在我們做一個游戲,叫“我問你答”,好嗎?
師:你從哪兒來呀?
生: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
師:好玩吧!找你的同桌試一試。
(生積極地游戲)
【點評:學生自主讀書,指導學生讀書很有層次。】
2、師:小朋友們,讀得真投入,小鳥和青蛙的對話更精彩,請看屏幕。(出示第二次對話)
“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
“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啦?”
生讀句子,質疑。
生1:青蛙為什么說天只有井口大?
(師板書:井口大?)
生2:小鳥為什么說天無邊無際?
(師板書:無邊無際?)
生3:大話什么意思?
師:小朋友們真會提問,請小朋友抬起頭,看看天花板,和你自己比較天花板大,還是小?你們看到的是全部還是部分?
生:天花板很小,我們看到的是全部。
師:我們現在來做個實驗。請小朋友拿出準備好的紙,像老師這樣卷成圓筒狀,然后透過圓孔看天花板,說說現在卷起圓筒看到的天花板與剛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生1:剛才看到的天花板很大,現在看到的天花板很小。
生2:剛才看,天花板有多大,我們就能看到多大,現在透過圓筒看到的天花板只有圓筒口那么大。
生3:我們的視線被圓筒擋住,所以看到的天花板只有紙筒那么大。
師:大家觀察很仔細,也善于動腦筋,那你們想想坐在井里的青蛙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齊):井口大。
師:因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的視線被井壁擋住,所以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大。(擦掉問號)
【點評:先讓學生質疑,再讓學生動手做小實驗,為每個孩子創造參與空間,學生在實驗中動手、動腦,既培養了實際操作能力,也培養了思維能力。】
3、師:小鳥為什么說天無邊無際呢?請小朋友觀畫面,看哪位小朋友看得最仔細,小鳥飛過哪些地方,看到過什么?
(生觀畫面,非常興奮,非常激動,還不時發出感嘆。)
師:小鳥飛呀飛,它看見了什么?(出示句式:小鳥飛呀飛,它看見了 。)
生1:小鳥飛呀飛,它看見了草原。
生2:小鳥飛呀飛,它看見了高山。
生3:小鳥飛呀飛,它看見了長城。
生4:小鳥飛呀飛,它看見了大海。
生5:小鳥飛呀飛,它看見了城市。
生6:小鳥飛呀飛,它看見了高樓。
……
師:小朋友們的語言真豐富,小鳥飛過許多地方,他從沒有見到天的邊際,所以小鳥說天無邊無際(擦掉問號)。小鳥飛過的地方多,看到的東西多,知道也就多。
生:青蛙天天坐在井里,看到的東西少,知道的也就少。
師:對,這是一只見識廣的小鳥;這是一只見識少的青蛙。
【點評;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憑借音樂,感知畫面形象,學生由看到的自然悟出寓意,在“潤物細無聲”中受到了深刻教育。】
師:什么叫大話呢?
生1:假話。
生2:夸口。
生3:吹牛。
師:青蛙不相信小鳥說的話是真的,誰能把不相信的語氣送到句子里。
生1:(讀)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
生2:他只把句子讀通順了,不相信的語氣沒讀出來。
師:你能試一試嗎?
(有感情地讀)
師:像他這樣練習練習。
(生練讀,然后齊讀)
師:青蛙不相信,小鳥可著急了,他得努力勸說青蛙相信自己的話,該怎樣讀呢?自己試一試。
(生讀得很有感情)
師:讓我們也來爭論爭論,男生讀青蛙說的話,女生讀小鳥說的話。
(男女分角色讀)
【點評: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
4、師:學到這里,大家都已明白青蛙錯了,可自以為是的青蛙還和小鳥爭論不休,請小朋友自由讀第三次對話,邊讀邊想,青蛙和小鳥為什么笑?
(生讀)
生1:青蛙笑小鳥說的是錯的。
生2:青蛙笑自己說的是對的。
生3:小鳥笑青蛙錯了,還認為自己是對的。
生4:小鳥笑自己說天無邊無際是正確的。
師:怎樣才能讓青蛙知道自己錯了呢?
生:讓他跳出井口來看一看。
師:對,眼見為實,讓他親眼瞧一瞧!(播放青蛙跳出井口動畫)瞧!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它看到了什么?會說些什么?(出示句式:青蛙聽了小鳥的話,他真的跳出了井口,青蛙 。)
生1:青蛙聽了小鳥的話,他真的跳出了井口,青蛙看見天無邊無際,說:“哇!天真大呀!”
生2:青蛙聽了小鳥的話,他真的跳出了井口,青蛙看見外面的世界真美麗。
生3:青蛙聽了小鳥的話,他真的跳出了井口,青蛙想,這下可好了,我也能和小鳥一樣,到各地去看看。
……
師:小朋友們的想象真豐富,語言真優美,相信你們能用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讓我們有滋有味地齊讀第三次對話。
(生讀)
【點評:此環節激發了學生說的欲望,發放了學生思維。學生各抒已見,加深了課文寓意的理解、領悟,又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積累了語感;既豐富了課文內容,同時還培養了思維的廣闊性和創新精神。】
四、扮演角色,再現情境
師:你們真的真的很棒,相信你們的表演會更精彩,老師是故事中的小鳥,你們是井里的青蛙。
(師加上動作、表情,生只有語言)
師:老師的表演怎么樣?
生:老師表演得很棒,因為老師加上了動作,還有表情。
師:老師相信,你們加上自己的動作、表情后,一定也很棒。同桌的小伙伴表演表演吧!
(生加上動作、表情表演)
【點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動情入境。不僅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
五、總結全文
1、師:學了這篇課文,你們喜歡小鳥還是青蛙。
生1:我喜歡小鳥,因為小鳥知道得很多。
師:你的收獲可真不少。
生2:我也喜歡小鳥,因為小鳥知道青蛙錯了,他樂于幫助他。
……
2、師:小鳥是讓人敬佩,他為了鍛煉自己,飛過了許多地方,獲得很多見識。如果小朋友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時時處處多學、多看、多聽、多想、多問,就一定能成為一個見多識廣,多才多藝的人。
板書:
青 蛙 圖
小鳥圖
無邊無際 見識廣
天多大?
井口大 見識少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坐井觀天教學實錄篇3
文中的小鳥在井沿上,青蛙在井底;小鳥說天無邊無際,大得很,青蛙說天不過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鳥說:“你弄錯了。”青蛙說:“我沒弄錯。”小鳥和青蛙誰說得對?兩位老師都引導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由于引導方法不同,所以效果也不同。
教師甲是這樣引導的:
師;小鳥和青蛙誰說得對?
生;小鳥說得對。
生:青蛙說得也對。
師:你們想想,天究竟有多大?
生:很大,無邊無際。
師:哪么,小鳥和青蛙究竟誰說得對呢?
生;還是小鳥說得對。
師:好。
教師乙這樣引導:
師:小鳥和青蛙誰說的對?
生:小鳥說得對。
生:青蛙說得對。
師:你們各自都有自己的看法,很好。如果能把理由說出來,那就更好了。
生:小鳥說得對,因為天確實大的很,小鳥在天空中飛的高,看到的天當然是無邊無際的。
生:青蛙在井里坐著,它看到的天當然只有井口那么大,青蛙說的是真話、實話,也應該是對的。
師:(點點頭)有道理。還有什么補充嗎?
生:我想對青蛙說,你別老在井底了,快跳出井口來吧。
生:我要是青蛙,一定要跳出井口,看看外面的天倒底有多大。
生:我要是小鳥,就先幫助青蛙跳出井口,再背著它飛上天空,讓它開開眼界。
……
師:你們說得真好。再想想,假如青蛙隨小鳥跳出井口,飛上天空,會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大家討論討論,看誰想得好、說得棒。
學生分組討論,各抒己見。
兩節課的教學片斷給我們留下深深的思考。
1、《坐井觀天》作為寓言故事,時至今日像教師甲的導法應該很少了,但課堂教學中類似這樣的引導思想、觀念確實還存在,我們從以上例子的分析、比較中,可以得到的一點啟示是,改革課堂教學,重在更新教師的觀念。
2、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幫助者,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科學地思維、想像和創新?是順著學生的思維走,適時地引導、幫助、點撥,還是以老師的主觀意志,限制學生的思維?這是關系到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問題,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教師乙的引導為我們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坐井觀天教學實錄篇4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也往往是多元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今天我上《坐井觀天》,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中只有兩個角色——青蛙和小鳥,故事通過他們之間的對話逐步推進,圍繞“天有多大“這一問題展開爭論,所蘊涵的道理可以用一句詩句形容: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相對前面的一些課文而言,低年級的學生更喜歡這樣的故事。因為喜歡,所以很多學生很投入,他們的發言因此而精彩。
以下是我感觸最深的地方。
師:小鳥認為天——
青蛙認為天——
師:你認為誰說得有道理?
生:我認為小鳥有道理。
生:我也認為小鳥說得有道理,它還有證據呢!
師:哦?證據在哪呢?
看誰找得多。
自由讀課文
生:小鳥已經飛了一百多里了,還得飛呢。
師:前面我們已經算過了,一百多里大概多少路呢?(繞操場250多圈)確實很遠,還有其他證據嗎?
生:小鳥飛得都渴了。
生:小鳥看到井就落下來,有點累了。
生:小鳥說天無邊無際。
師:你們可真厲害,找了那么多證據。
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小鳥說得有道理,而青蛙是無知的,我不想在教學時候一味地肯定小鳥,讓小鳥自豪于所見之廣,而不去體察青蛙的視角,感受對方的世界,那其實也是一種“坐井觀天”式的無知,只不過這口井被遮蔽得更巧妙而已,雖然這樣想,但也并不想把我的想法強加給學生,來代替他們的理解。而這個時候一個學生竟然站起來說:我認為青蛙和小鳥都有道理。因為青蛙一直是坐在井里,它看到的天確實只有這么大,它沒機會看到無邊無際的天。所以我認為其實青蛙說得也有道理。聽到這樣的發言,我有些激動,我說:我們都知道天其實是無邊無際的,可是青蛙說它很小,因為它在井里,只看到井口大的天,識字4里有沒有成語可以形容一下它啊?生:管中窺豹。師:所以小鳥建議青蛙——?齊讀第七自然段。
雖然在課堂上有太多的遺憾,但是通過這節課讓我更深切地體會到教學過程是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低年級學生也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但這更需要教師在課前花更多的時間創造性地理解教材,設計合理、生動的教學環節,積累引導方式方面的經驗,只有這樣,才能發掘學生的靈氣,使學生對語言產生具有個性化的理解與感受。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坐井觀天教學實錄篇5
教學要求:
1.學會生字,會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讀課文,坐井觀天(實錄片斷)。
2.初步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
教學過程:
師:今天我們學“坐井觀天”。“井”是生字,看老師寫,大聲念——井。對,是后鼻音。讀準了,寫對了。
誰坐井觀天。
生:青蛙坐井觀天
師:(指著圖背第一段)
青蛙坐在井里。小鳥飛來,落在井沿上。
哪兒是井沿?請同學們在課文插圖中的井沿上寫上“井沿”。
生:(寫“井沿”)。
師:井沿就是井邊。那么桌子旁邊叫什么?
生:桌沿。
師:你還能說什么“沿”?
生:床沿、河沿一一
師:對,很能干!
我們看課文,讀小鳥飛來這句話,你說說干嘛說它落在井沿上?不說它停在井沿上。
生:我知道,因為小鳥是從天上飛下來的,所以說它落在井沿上。
師:你說得真好。我們來讀讀看。
“小鳥飛來落在井沿上。”
我們往下讀課文。完成這個填空。
和爭論()。
生:讀課文,完成填空。
(青蛙)和(小鳥)爭論(天有多大)。
師:那么青蛙認為天有多大?小鳥認為天有多大?我們自己來讀懂,會嗎?
哪一節課文說青蛙的?用手勢表示。
生:(舉4個手指)
師:對了,第四節是寫青蛙的,我們讀讀。
生:(讀第四節)
師:青蛙說:“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它的意思是——
生: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用飛那么遠的`,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坐井觀天(實錄片斷)》。
師:很好。你把問號改成了句號。(出示問句和陳述句)還有誰能像他這樣說。
生:(練習說話)
師:青蛙認為小鳥在說“大話”。你明白嗎?它認為哪一句是大話。請讀讀第三節。
生:青蛙認為“小鳥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是大話,因為它覺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師:你覺得小鳥是在說大話嗎?
生:不是。小鳥天天飛來飛去的,不像青蛙只待在井底。小鳥當然知道天是無邊無際的。
師:好,現在我做青蛙,你做小鳥,我們對著讀。好嗎?(師生對讀1—3自然段,讀出語氣)
師:剛才你說天無邊無際,什么意思呀?
生:無邊無際就是說天很大很大,大得沒有邊。
師:是嗎?我們把小鳥說的話讀一遍。
生:“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師:我不明白了,究竟是誰錯了?你明白嗎?
請完成這個填空:
青蛙認為天,是因為。
小鳥認為天,是因為。
(請學生自學后完成填空,交流評價)
師:能說說青蛙錯在哪里嗎?
生:青蛙坐在井里,不知道天有多大,它說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這是可以原諒的。可是小鳥告訴它了天無邊無際,它還要說自己不會弄錯的,那就不應該了。
生:它不能那么肯定說自己不會弄錯的,它應該跳出井口看看,再說對還是錯。
師:你說得有道理。我們來表演青蛙跳出井口,看看它會說些什么?
你們誰愿意表演跳出井口的青蛙?
生:(紛紛表示愿意)(演跳出井口的青蛙)
生:呀!天原來有這么大。
生:小鳥說得對,天真的無邊無際。
生:我坐在井底下不知道天有多大,跳出井口才曉得天這么藍、這么高、這么大。
生:啊!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
上一篇: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教學實錄
下一篇:長春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