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這篇精讀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內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設計說課1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是人教版小語第九冊教材第六單元的開篇之作。激發(fā)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和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德育價值觀,三個方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幾點:
1、知識目標:能抓住重點詞句透過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并學會這種閱讀方法。
2、能力目標:以悟促讀,提高朗讀能力;以悟促誦,背誦重點段落,積累語言。
3、情感目標: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激發(fā)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4、德育目標:教學中滲透近現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三)、教學重點我們知道,精讀課文的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閱讀、感悟的過程,為此,我將本課的重點設為:引導學生自主讀文、感悟、想象,了解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被毀滅的經過,體會課文蘊涵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難點通過文字的理解,想象圓明園昔日的輝煌。這既是本課難點,又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的突破口,采用多種策略,充分挖掘渲染語言文字感染力,撥動學生情弦。
(五)、教材處理本課安排兩課時,本堂課是第二課時,課上以學生閱讀討論,感悟為主,教師引導為輔,充分運用多媒體直觀教學,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整合起來,把課內課外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完成重、難點突破。
二、教學手段
1、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入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
2、播放影片《火燒圓明園》的片段,直觀感受侵略者的_和野蠻。
3、利用圖片與課件,今昔圓明園的對比,讓學生領悟到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乃至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
三、教法、學法
新《課標》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里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據此本課擬認啟發(fā)式和討論方法教學。根據本課的目標內容和學生的知識水平,教師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提問,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相互爭議,激發(fā)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培養(yǎng)健康情感。《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還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yǎng)語感”,而本文中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只有通過學生的反復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的景觀,故又擬認誦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理解詞句,實現知識的意義建構,在感性材料基礎上,啟發(fā)學生與作者的感情同頻共振。利用多媒體教學,實施探究性學生的教學模式,同時融入情景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引入新課。因本堂課是第二課時,學生對課文內容已有了大致的了解,故引入課題開門見山。
(二)、質疑問難,自主學習。蘇赫姆林斯基說:“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我在引入新課之后,就質疑問難:“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還有哪些沒讀懂的問題,請抽出來。”再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分組學習,進行多形式讀,整體感知,選擇2、3、4自然段中你最喜歡的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再讓學生交流體會:看看從自己喜歡的那一段里體會到了什么?這既體現了自主合作的學習模式,又讓學生直接接觸課文中的語言材料,通過讀、思、勾、畫等多種方式,抓住重點,整體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這既培養(yǎng)了學生快速捕捉語言文字信息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形成讓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探索知識、主動質疑的習慣。
(三)、品讀交流,協作提高。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景、協作、繪畫、意義建構是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而情景和協作對學習成功至關重要。”。今天,教科書不應該,而且越來越不可能成為的課程資源。為此我們充分利用圖片,向學生展示圓明園“眾星拱月”的布局,在學生形象地理解了文字難詞之后,再讓他們回到課文中,理解體會圓明園風格各異的景觀。為了突出這些景觀各自的特點,讓學生練習朗讀,使他們在讀中學習表達,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在學生對語言材料理解的基礎上,再映出這些風格各異的建筑圖片,配上教師極富感染力的解說,使課文內容具體化、生動化。形象化,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皇家園林”的輝煌。相信此時此刻的學生已完全置于人間仙景般的世外桃源之中,然后讓學生把自己最感興趣的景觀通過想象具體表達出來。這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充分認識和理解昔日圓明園的布局和景觀之后,師再引導學生帶著這樣的疑問:“為什么說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的博物館、藝術館?”去研讀、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讓學生通過默讀畫出關鍵詞“青銅禮器、名人字畫、奇珍異寶”來說明圓明園的文物多,從而激起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之情。在此基礎上,抓住學生的激情讓他們談感受:“作為中國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這就充分體現了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模式。就在學生激情高漲的時刻,師話鋒一轉,引入課文第五自然段,讓學生通過“掠、毀、燒”等詞體會侵略者的_。就是這樣的一座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在侵略者肆意的掠奪、毀壞、燒毀之下,變成了一片殘垣斷壁,通過影片《火燒圓明園》片斷,讓學生突越時空的隧道,親眼目睹圓明園是如何變成一片廢墟的真切畫面,從而激發(fā)起他們對侵略者的野蠻行徑、對清政府無能的無限憎恨之情。此時此刻回到課文第一自然段,讓學生深切領會到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可以想象此刻的課堂,學生的情緒會是多么高漲,在這樣的氛圍中,師進行激情升華,激勵學生“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四)實踐延伸,培養(yǎng)能力。《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能力。師課前讓學生閱讀課外書籍,懼資料,收集資料,了解從先秦時代到唐宋元明清所經歷的時間及圓明園大大小小景點的數量。這樣的設計,既遵循了母語學習的特點和規(guī)律,又勾通了課內外,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使語文學習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五、板書設計
這樣的設計,既表現了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又再現了侵略者如何把它化為灰燼的變化,也體現民學生由愛到恨的情感變化。總之,本方案的設計力求著眼于學生的主動發(fā)展,致力于運用現代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研究,淡化學科邊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理解、感悟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但是,設想付諸實施,還需要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設計說課2
說教材
《圓明園的毀滅》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篇幅較短,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巧妙。作者先以優(yōu)美簡潔的文字較大篇幅地介紹了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再以精煉準確的文字介紹圓明園毀滅的經過,圓明園輝煌的過去與它的徹底毀滅令人愛恨交織。
說學生
五年級的學生,已形成了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在課前預習課文,能在閱讀中初步感悟文章內容。另一方面,我們的學生從一年級學習計算機課,通過四年的學習,已經能夠獨立運用Word、PowerPoint等軟件,有一定的網絡瀏覽和網上搜索的能力。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培養(yǎng)學生網上獲取信息,分析、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學重難點
通過閱讀,再現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壯觀,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愛,對侵略者的恨,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課時安排及教學準備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準備:課前建《圓明園的毀滅》專題學習網站。
教學過程
布置課前預習,了解課文大意
1.初讀課文,初步自學生字詞,了解課文大意。
2.收集有關圓明園的資料,找出不懂的問題。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就是要充分了解學生,給學生充分發(fā)展活動的空間。由于四年級學生已具有良好的預習習慣和課外收集資料的基本能力,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去做,使學生能力得到鍛煉。
匯報預習情況,確定探究主題
在預習后,上課開始,我給學生交流的機會,在學生的交流中,充分肯定學生預習成果及課外預習的良好態(tài)度。然后,在學生的質疑中幫助學生確定本節(jié)課探究的三大主題:“為什么說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為什么說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的博物館、藝術館”,“圓明園是怎樣毀滅的”。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教師的作用在于組織、引導。
利用網絡優(yōu)勢,開展探究活動
在網上學習中,我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習方法如下:
1.自讀賞句法。
學生打開主頁的“課文學習”不僅可以欣賞到優(yōu)美的全文朗讀,還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詞句點擊,戴上耳機,反復自讀、自聽,也可找伙伴互讀、互聽、賽讀,從優(yōu)美的句段中去感受、去想象。
2.賞圖、品詞法。
需要了解圓明園總體布局和宏大規(guī)模的學生,可以點擊“圓明園布局”鏈接,從中可以看到圓明園的全景圖,了解到圓明三園的具體分布情況,感受何為“眾星拱月般地環(huán)繞”。
需要探究圓明園景觀的學生,通過點擊“圓明園景觀”鏈接,便能欣賞到“金碧輝煌的殿堂”、“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等。這些迷人的風光圖,能讓學生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圓明園當年的輝煌,同時還能幫助他們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詞語,如“金碧輝煌”、“西洋景觀”等。
同樣,學生通過點擊“圓明園收藏”鏈接,瀏覽其中所呈現的“青銅禮器”、“名人書畫”和“奇珍異寶”的實物圖像,便可感受圓明園何以被稱作是當時世界上的博物館、藝術館了。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教師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寬松民主的氛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選擇不同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由于課文中介紹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語言簡潔、內涵豐富,介紹的內容已消失,教師應引導學生借助網絡優(yōu)勢自讀自悟,并以網上圖片、資料幫助學生去加深認識,形象地了解、感受。
交流探究成果,升華學生情感
匯報交流中學生可以暢所欲言,交流自己對三大問題的理解或讀課文后的感受,教師相機點撥,指導學生朗讀,發(fā)揮學生想象,激發(fā)學生情感,引導學生背誦。
圓明園被譽為“萬園之園”,它的美還遠遠不止文中所描寫的這些。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圓明園,當學生在交流“為什么說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這個問題時,我再一次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游覽圓明園的情境。那就是讓孩子們點擊“更多風光”或“拓展資料”鏈接,自由暢游圓明園的其他景點,然后學生自由組合,選擇最喜歡的文字、圖片,制成幻燈片,寫上解說詞,像小導游一樣向大家介紹。學生運用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和自己積累的詞句,對圓明園的宏偉美麗進行描述。
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語言實踐的機會,又使學生對文中“漫步園內,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有了更深的感悟,同時使全體學生入境入情,從而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對圓明園的熱愛之情,這樣就培養(yǎng)了學生感悟、表達等綜合素養(yǎng)。
當學生交流圓明園的毀滅后,我播放了場面宏大、驚心動魄的影視片段,將英法聯軍燒殺搶掠、火燒圓明園的強盜行徑展現于課堂。我進一步激情:圓明園的廢墟始終佇立在那里,它記載著帝國主義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記載著中華民族那段飽受屈辱的苦難歷史。這時學生情感已經被充分調動起來,我放手讓學生讀課文最后一段,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去感受侵略者的野蠻,去表達對侵略軍的刻骨仇恨,完成了第三大主題的探究。
開展辯論活動,引導課外延伸
我們的教學并沒有到此結束,因為語文學科的性質決定了它的學習不僅僅在課上的40分鐘。因此,在這節(jié)課的最后,我設計了這樣的辯論主題:“昔日的圓明園是那么輝煌,而今天的圓明園又是這樣殘破,我們是否應該重修圓明園呢?”課上的40分鐘是有限的,這個辯論僅僅是個開頭。我鼓勵學生把這個辯論延續(xù)到課外,也可以在指定論壇上圍繞“圓明園是否應該重建”開展網上辯論會。
辯論的結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領悟到,圓明園的建造和毀滅反映祖國的強盛與衰敗,只有祖國強盛了,才不會受到帝國主義的侵略。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設計說課3
一、說教材: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小語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本組共有四篇課文,以“勿忘國恥”為專題,展現的是在中國近代,中華民族受盡屈辱、中華兒女奮力抗爭的一幕。《圓明園的毀滅》這篇精讀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fā)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圓明園的毀滅》以淺近的語言,描述了圓明園當年的繁華,講述了圓明園毀滅的過程,作者想讓學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國過去的貧病饑弱而忍受的恥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以及在現實生活中得愛國行為。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和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德育價值觀,三個方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幾點:
1、通過閱讀、感悟、欣賞、想象,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悟文章的表達特點。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和探究學習的興趣;初步學習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說教學重難點:
我們知道,精讀課文的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閱讀、感悟的過程,為此,本課的重點設為:
1、指導學生了解圓明園的宏偉建筑和珍貴收藏。
2、引導學生了解圓明園毀滅的巨大損失,激發(fā)學生振興中華、勿忘國恥的情感。
教學難點設為:
1、通過文字的理解,想象圓明園昔日的輝煌。
2、文章題目明明寫的是《圓明園的毀滅》,而為什么通篇竟花大筆墨來寫它昔日的輝煌呢?
四、說學生學習情況
首先,本班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比較高,總體學習基礎不夠扎實,兩極分化距離較大。學生整體感悟不深,浮于比較表面的東西學生能較容易地體會到,而對于較深層次的內容學生很難感悟出來。其次是學生的整體朗讀水平一般,主要表現在:一是朗讀特別出眾的學生沒有,二是朗讀時對情感的把握不夠到位,三是一部分學生朗讀的積極性不高。
五、說教法
通過學生的反復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的景觀,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理解詞句,實現知識的意義建構,在感性材料基礎上,啟發(fā)學生與作者的感情同頻共振。
利用多媒體教學,實施探究性學生的教學模式,同時融入情景教學法。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讓學生交流搜集的資料,對全文有一個總體的了解,然后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讀準字音,自學生字新詞,理清文章的脈絡。
第二課時:以學生閱讀討論,感悟為主,輔以多媒體的直觀教學,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完成重難點的突破。
六、說教學過程:
本課對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的介紹,語言簡潔,內涵豐富,只有學生充分的了解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才會對它產生愛的情感,有了深刻的愛,才能有對侵略者貪婪、野蠻的罪惡行經有更深刻的仇恨,才能對作者心靈相通,披文入情,產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是本節(jié)課的關鍵。
1、激情導入新課。
本文主要寫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一是它的毀滅。在導入新課時,通過大屏幕放出圓明園資料中的壯觀景觀,使學生盡快進入對美好景觀的憧憬,然后在出示圓明園的毀滅遺址,使學生產生不能一見的遺憾,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學習課文的渴望。
2、質疑導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導入新課后,鼓勵學生自由,大膽質疑,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內容,這一步的設計打通課內外界限,鼓勵學生帶著疑問走向課堂,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以疑導思、導讀。
3、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以誦讀為主線,走出煩瑣的分析的泥潭。
在教學中,我從教學實際出發(fā),抓住兒童心理特點,多種閱讀形式交替使用,誦讀訓練要求明確,評價指導及時,以讀引思,以讀悟法在讀中感悟和積累。尤其是文中再現圓明園當年輝煌景觀,我搜集有關資料做成課件,讓學生在理解內容后“賞讀”使之感人肺腑,震撼人心。
就在學生激情高漲的時刻,我話鋒一轉,圓明園的建造歷程經歷了200多年花了大量的資金成為世界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可是化為一片灰燼,放火燒圓明園的電影剪輯,再現了侵略者的貪婪野蠻。這一處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素材,加速了學生感知和理解的進程,而且從不同的角度擴展了課文的內容。我運用多種手段引導學生一步步把課文讀懂、讀深、讀透,真正讓學生在“閱讀中走了一個來回”。這樣學生的情感是刻骨銘心的,遠比僅憑文字的體驗深刻的多。并且在次基礎上讓學生背誦,使感情進一步升華。
4、課內學習延伸至課外,培養(yǎng)能力。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能力。師課前讓學生閱讀課外書籍,懼資料,收集資料,這樣的設計勾通了課內外,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由課內延伸至課外,擴大了視野,培養(yǎng)了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語文學習充滿了生機和活力。“這把大火燒毀了什么”問題的提出必將激發(fā)學生所有情感的外瀉,此時此刻回到課文第一自然段,讓學生深切領會到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從而激發(fā)學生增強振興中華責任感和使命感。
七、說板書設計
這樣的板書設計再現了當年圓明園的輝煌壯觀,既表現了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又體現了侵略者如何把它化為灰燼的變化,也表現出學生由愛到恨的情感變化,激發(fā)學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總之,本方案的設計力求著眼于學生的主動發(fā)展,致力于運用現代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研究,淡化學科邊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理解、感悟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但是,設想付諸實施,課堂是生成的,由于本人水平有限,經驗不足,這節(jié)課還有許多的不足,也請各位老師多多指出意見。我的說課就到這兒。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設計說課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 通過學習課文,感受圓明園當年的輝煌,了解圓明園毀滅的歷史,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理解、體會。
(1)搜集相關文字或圖片資料,了解屈辱的過去與今天的強大。
(2)以讀激情,以悟促讀,提高朗讀能力;以悟促誦,背誦重點段落,積累語言。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品讀有關語句,領會句子含義;
(2)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圓明園當年的樣子,了解它毀滅的過程,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操。
2、理解課文中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圓明園的建造和毀滅反映著祖國的強盛與衰敗,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奠定基調。
(課件出示插圖)誰能告訴大家這是什么地方?
是的,這就是曾被譽為“萬圓之園”的圓明園。
(板書:圓明園)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圓明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根據個人感受答:美麗、舉世聞名等)
可以說:(指名說,并出示: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既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也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聽到這么高的評價,作為中國人的我們是多么地自豪啊!讓我們帶著這種自豪之情再來讀讀這句話。
(齊讀)
(二)朗讀感受,體味輝煌。
那么,圓明園里究竟有些什么,能讓人們如此地贊美它呢?
這節(jié)課,讓我們再一次一起走進昔日輝煌的圓明園,感受那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吧!
1、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圓明園的園林和建筑呢?
(指名分段朗讀。)
(根據朗讀板書:有 ---也有---)
所以作者由衷地發(fā)出感慨“漫步園內”
(齊讀)
多美呀!想看看嗎?就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吧!
(出示圖片)
看了這些,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齊讀)
(出示: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2、除了這些精美而宏偉的建筑,圓明園里還有什么?
(指名讀第四段)
(1) 最珍貴的歷史文物指那些文物? (2) 理解“上自——下至”
從先秦到清代,你知道有多少年嗎?(2500)
(3) 這2500多年中,這圓明園內所擁有的文物能有多少?
(生猜測)
(出示資料:舍衛(wèi)城,自康熙以來,每當皇帝、皇太后壽誕,王公大臣進奉的佛像都存放在這里。其中有純金的、鍍銀的、玉雕的、銅塑的,年復一年,竟高達數十萬尊。)
而這只是圓明園中的一座小城,而這只是一些佛像。想想圓明園中那么多的珍寶啊,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
(根據回答板書)
(4)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就讓你們開開眼界吧!
(出示圖片,最后定格在銅首上)
這是圓明園那140多個景點內的一個小小的十二生肖噴水池上的3個銅首,2000年的國際市場拍賣價就高達9000多萬人民幣啊!而這只是圓明園眾多寶物中的一點點啊!你覺得這些寶物除了數量眾多,還可以怎樣形容?
(根據回答板書)
(5) 誰能用關聯詞說一說?
(6) 所以,我們完全可以當之無愧地說——(齊讀)
(出示: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指導讀好這一段)
(三) 研讀“毀滅”,激蕩情感。
可如今,我們卻再也看不到這博物館、這藝術館、這瑰寶、這精華了。我們看到的只是一片廢墟。
(出示圖片)
那是因為——(齊讀最后一段)
圓明園被徹底地毀滅了。
(補充課題)
1、誰能告訴大家英法聯軍當年是怎樣毀滅圓明園的?
(指名讀,出示句子: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
(1)“統統掠走”是怎么掠走?你能舉個例子或打個比方嗎?
(2)“任意破壞、毀掉”是怎么破壞、毀掉?
僅僅是這些嗎?老師這里有兩段資料,是一位當年參加掠奪的士兵寫下的。
(出示資料:為了奪取財寶,英法聯軍從四面八方沖進圓明園,有的搬走景泰藍瓷瓶,有的搶走繡花長袍,有的挑選高級皮大衣,有的去拿鑲嵌珠寶的掛鐘,有的背負大口袋,裝滿了各種各樣的珠寶,有的在寬大的口袋里裝滿了金條和金葉,有的身纏著織錦綢緞,有的帽子里放滿了紅藍寶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掛著翡翠項鏈。
侵略者除了大肆搶掠外,被他們糟蹋的東西更是不計其數,房子里的綢緞、衣服扔了一地,人走進屋里,可超過膝蓋,工兵們帶著大斧,把家具統統砸碎,取下上邊的寶石,一些人砸碎鏡子,另一些人兇狠的向大燭臺開槍射擊,以此取樂。大部分法國士兵手掄木棍,將不能帶走的東西全部搗碎。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壞的慘不忍睹。)
2、看了這些,你有什么感受?那就帶著你的感受讀讀這段話吧!
(指導朗讀)
3、同學們,不僅如此,為了銷毀罪證,他們還用火燒。大火——(齊讀) 4、就讓我們一起看看當年英法聯軍的暴行吧!
(播放《火燒圓明園》片段)
此時此刻,我們還能稱他們?yōu)檐娙藛?他們簡直就是一群(強盜),一群無恥的(強盜)!面對著這群強盜,面對著這熊熊大火,你的心情怎樣?那就讀出來吧!
(指導朗讀最后一段)
5、大火連燒了三天,整整4320分鐘啊!燒掉一幅歷史名畫只用幾秒鐘,燒掉一個建筑,只需幾分鐘。想想看,這4320分鐘會燒掉什么?
是啊,烈火中,沒有了金碧輝煌的殿堂(齊讀),也沒有了----(齊讀);沒有了---(齊讀),也沒有了---(齊讀);不僅沒有了---(齊讀),還沒有了(齊讀);那些仿造各地名勝建造的(齊讀)沒有了,還有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景物都沒有了,那些上自(齊讀)沒有了,下至(齊讀)也沒有了。
(逐條擦掉剛才的板書并敘述)
圓明園什么都沒有了。(激動人心的)圓明園徹底地毀滅了。(指題目)
那么,作者為什么不按著題目直接寫毀滅,而要寫它曾經的輝煌呢?
(這樣的寫更讓讀者感到惋惜和憤怒,起到反襯的作用。)
總之一句話:只有曾經擁有過,才能體會失去的痛苦!也正因為它那么的美好,我們才說——
(出示:圓明園的毀滅是----,齊讀)
這圓明園可是古代皇帝的家啊,英法聯軍就這么輕易地闖了進去,這座世界上最沒的園林,竟然在大火中化成了灰燼。難道這樣的損失也是可以估量的嗎?
(齊讀)
這把火,燒毀了園林藝術的瑰寶;這把火,燒毀了建筑藝術的精華:這把火,燒毀了耗資5億3千萬兩白銀、歷時151年才建成的萬園之園。這樣的損失是可以估量的嗎?
(生再次讀)
親愛的同學們,面對這斷壁殘垣,你又想說些什么呢?請你拿起手中的筆,寫出自己的感受吧!
(出示圖片,并配樂《二泉映月》,學生寫話)
(交流)
(四)總結升華
在我們祖國逐漸強大的今天,我們不能忘記過去屈辱的歷史,
讓我們永遠記住一百四十多年前的噩夢,記住寫在圓明園殘柱上的恥辱,讓我們永遠記住歷史告訴我們的教訓“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們要努力用自己的雙手建設強大、繁榮的祖國,使火燒圓明園的歷史悲劇永遠不再重演。讓我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設計說課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圓明園的毀滅》這篇精讀課文表達了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fā)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教材位置:
《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是五年級上冊第七組第一篇課文,屬于“勿忘國恥”這一專題。本組的訓練重點是:指導學生用心感受字里行間飽含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通過多種途徑搜集有關資料,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并在語文學習中加以運用。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于“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比較陌生,進而對“圓明園的毀滅”損失的慘重理解上有難度,教學中就應借助資料及電子白板教學手段再現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并通過今昔的對比,體會圓明園的毀滅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三、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
三、四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圓園明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激發(fā)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4、領悟文章的表達特點;學習搜集、整理資料的方法。
四、教學手段
充分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引學生入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再現昔日圓明園的輝煌,讓學生領悟到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全體參與自主學習
1、課前交流
出示世界各地名勝的圖片和國家的名稱,讓學生看圖片了解名勝,并采取讓學生上臺連線的方式認識這些名勝所屬的國家。 【設計意圖:課前交流主要是運用電子白板中白板的畫圖功能讓學生通過自主的連線,了解了世界各地的名勝,學生學習的興趣被大大激發(fā)起來。白板中畫圖功能在連線時十分實用,其易于修改和訂正。】
2、緊扣課題,設計兩個問題:
(1)看課題,猜想:從這個題目中你認為這篇課文應該重點寫什么? (2)看課題質疑:看看板書,再對照一下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課文既然要重點寫圓明園的毀滅,為什么還要用這么多的文字來寫圓明園的輝煌呢?
【意圖:課題是文章的眼睛,是對一篇文章內容與情感的凝練與概括。本文的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因此從題目上看,課文應該重點寫它的毀滅。可是文章更多的筆墨著力于描寫圓明園昔日的輝煌。這是作者在布局謀篇方面的獨具匠心之處!引導學生從題目中推想課文的重點內容,再對比每一部分段落文字的數量,從而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設疑激趣,埋下伏筆。】
3、學習字詞
①出示多個生字詞,運用探照燈功能,讓學生逐個讀詞語。詞語:瑰寶 統統 銷毀 灰燼 不可估量 玲瓏剔透 眾星拱月 舉世聞名【設計意圖:探照燈功能既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注意力集中地學習詞語,又能使教師方便地、有針對性地對詞語的讀音讓學生多次認讀,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 ②出示四個易讀錯的字詞(瑰寶 統統 不可估量 玲瓏剔透),運用電子白板中的拖拽功能,讓學生挑選其中生字的正確讀音。【設計意圖:這一設計使原本枯燥的生字學習變得形式新穎,趣味性很強,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性,真正做到了學生自主學習。】
③出示多音字“量”運用電子白板中放大的功能,讓學生了解它在本課中的讀音應是二聲,而不是四聲。【設計意圖:電子白板的放大功能使學生在學習時更為直觀,隨著字形和讀音的不斷擴大,學生對字詞的掌握也就更加牢固。
這一部分的字詞學習,充分利用了電子白板的擴展頁面、探照燈、拖拽和放大功能,使學生學習字詞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學習熱情高,學得扎實。】
(二)、品讀感悟——感悟圓明園昔日的輝煌
昔日的輝煌部分,抓布局、建筑、收藏三部分內容。
1、了解圓明園的布局。我將充分利用電子白板中拖拽、放大的功能,由北京地圖中找到西北郊的圓明園,再展示圓明三園并向學生展示圓明園“眾星拱月”的布局。【設計意圖:對學生來說,理解圓明園的布局特點較為抽象。教師引導學生找出能夠概括這一特點的“眾星拱月”,再由詞語的意思理解“眾星”“月”分別指什么?借助布局圖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地理解對應關系,從而明確圓明園的獨特布局。以圖片配合文字,使學生對圓明園的了解更加直觀,教學效果更好。】
2、接下來讓學生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感知圓明園風格各異的建筑。
(1)引導學生發(fā)現作者介紹圓明園中的建筑景觀時,在表達上的句式特點:連續(xù)用了七個“有”,描繪出了圓明園昔日輝煌從而體會到圓明園建筑各具風格的特點。并進一步引導學生:作者為什么連用七個“有”?從中體會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作者在如數家珍般的介紹,在深情的講述啊!
(2)在學生腦海中再現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情景,是教學的一大難點,所以,我設計圖片渲染,適時補充圓明園的建造歷史,幫助學生體會圓明園昔日輝煌的美。 為了突出這些景觀各自的特點,我運用了電子白板中超鏈接的功能,比如當學生讀到“平湖秋月”時,我只要一點這個詞,就會鏈接到平湖秋月的圖片以及平湖秋月這一景色的介紹。【設計意圖這一設計,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利用大量的圖片和資料將學生對圓明園中各具特色的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仿佛置身其中。】
(3)入情入境地讀:領略到了圓明園的建筑各具風格的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配樂朗讀,使得學生的朗讀更加富有感情。【設計意圖:白板中插入音樂功能方便了教師對配樂的操作,使學生的朗讀更富有感染力。讀完后結合時鐘的倒計時功能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進行記憶背誦,有了倒計時,學生的背誦更有效率了。然后再運用白板中拖拽功能讓學生以填空的形式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3、重點研讀:收藏——“無價之寶”
學生讀文后,會知道圓明園中的收藏很多,但多到什么程度,是怎樣的珍貴?學生很難真切的感受到。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重點理解“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這句話。設計兩次句子比較: (1)將“上自、下至”去掉,與原句比較:
去掉“上自、下至”這句話一共說了幾個朝代?6個。原句呢?不只這6個,你從哪里看出來的?(突出“上自”“下至”,并理解詞語的意思。) “上自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就是從先秦藝直到唐宋元明清。而從先秦一直到清朝歷經了多少個朝代?教師介紹:一共有67個朝代,歷經3900多年! 【設計意圖:第一次的句子比較,引導學生理解圓明園內收藏的歷史悠久、不計其數、無比珍貴。白板中拖拽功能對文本易于教師的操作,也使講解層層深入。】
(2)欣賞奇珍異寶的圖片。【設計意圖:教師搜集了大量的圖片,加深學生的認識。在放映圖片的同時配以優(yōu)美舒緩的音樂,加上教師極富感染力的解說,使課文內容具體化、生動化、形象化,讓學生充分體會“皇家園林”的輝煌,感受圓明園中不勝枚舉的奇珍異寶。】
(三)、激情升華——宣泄洶涌而出的情感
1、了解圓明園被毀的過程,讓學生自讀第五自然段,侵略者在圓明園中都做了些什么?請你把那些關鍵的詞語勾畫出來。(突出侵略者在圓明園內搶掠的過程:“拿”“運”“毀”“燒”。)【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利用電子白板中板書功能里的標注功能,讓學生上臺來畫,并將畫出的詞用放大鏡放大,通過“闖、拿、運、燒”四個詞感受侵略者的可惡。】
2、出示資料,一位法國侵略者的回憶錄,讓學生讀,感受侵略者的暴行。【設計意圖:既有語言文字的咀嚼品位,又有課外資料的補充,引導學生借助資料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透過語言文字想象畫面,再以朗讀還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3、在體會句子時,我運用了選詞填空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凡是”“統統”“任意”這幾個詞的作用。通過近義詞“都是、所有、凡是”、和“隨便、隨意、任意”的對比加深學生的體會。【設計意圖:電子白板中的拖拽功能使學生可以直接操作,白板中的對象易于拖拽,且演示效果好。解決了用FLASH制作的繁雜。在選詞的過程中比較詞語的差異,加深感受。在填“統統”一詞時,我讓學生上臺板書,并利用回放功能白板的演示功能優(yōu)于黑板,可以采用其回放功能,讓學生再次回味,這是其他媒體所達不到的。】
4、插入影音《火燒圓明園》片斷,讓學生穿越時空的隧道,親眼目睹圓明園是如何變成一片廢墟的真切畫面,從而激發(fā)起他們對侵略者的野蠻行徑、對清政府無能的無限憎恨之情。可以想象此刻的課堂,學生的情緒會是多么高漲,在這樣的氛圍中,老師進行激情升華,激勵學生“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設計意圖:電子白板中的影音播放功能獨有的播放和停止功能為老師的講解和學生的觀看提供了方便。】
5、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此時看到這一切,感受這一切,你一定有話要說!你想說些什么? 師生齊讀: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圓明園的毀滅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教師總結:這把火燒掉了圓明園,但卻燒不掉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燒不掉炎黃子孫刻骨民心的仇恨,燒不掉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同學們,讓我們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6、釋疑,領會表達
我們剛上課時提出了一個問題:課文的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而作者卻用了這么多的筆墨來寫它昔日的輝煌,這究竟是為什么呢?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你能理解這是為什么嗎? (作者用大量的篇幅來寫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就是要為它的毀滅作鋪墊,從而更能夠激起我們每一個人內心強烈的痛心、惋惜與仇恨之情。這正是作者布局謀篇的巧妙。)
(四)、實踐延伸——引發(fā)強烈的內心震撼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能力。可讓學生根據課前閱讀的課外書籍收集到的資料,談談這時想說些什么。通過課文的學習,學生對圓明園的美麗已經有深刻的體驗,而這樣美得讓人心碎的東西卻被無情毀滅,學生一直被“壓抑”的情感,終于有了噴發(fā)的機會。面對強盜的無恥行徑,面對清政府的昏庸無能,面對美的東西瞬間遭毀,學生情動于衷而發(fā)于外,其強烈的情感如滔滔洪水,噴涌而出。
在此時,教師順勢引導:隨著歲月的推移,你對圓明園歷史和未來有什么感想?而后出示討論題: 1999年兩會期間,北京市的一位政協委員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議重建圓明園。這一提案在全國各界引發(fā)了廣泛爭議??2007年11月6日,官方宣布將在2008年修復長春園宮門。圓明園古建筑修復工程在爭議中重新啟動??你對此持怎樣的觀點呢?
請你說說你的看法,把理由寫得充分、周全一些。讓學生帶著內心復雜的情感做出艱難的選擇。【設計意圖:一節(jié)課的學習不應成為學生學習的終結,而是其繼續(xù)學習的開始。教師結合“重建圓明園”這一現實話題,引導學生繼續(xù)閱讀課文、并查找相關資料,進行深入思考。既引導學生繼續(xù)鞏固練習本組的訓練項目“”通過多種途徑搜集有關資料,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在語文學習中加以運用,又成為學生思考、學習的拓展和延伸。利用電子白板與實物投影的結合,展示學生寫的內容。全班一起討論,一起修改。拍照功能和修改功能相結合,便于老師的操作。這樣既保存了學生書寫的內容不被破壞,又能使教師的講解更加清晰。】
這樣的設計,是以情感為主線,既凸現圓明園是祖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激發(fā)學生對祖國深深的愛,又再現侵略者如何把它化為灰燼的滔天罪行,又使學生迸發(fā)出對侵略者的無比的恨,使學生在愛恨情感中生發(fā)出“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強烈思想感情。 總之,本方案的設計力求著眼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致力于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研究,淡化學科邊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理解、感悟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設計說課相關文章:
★ 課文《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設計
★ 2020年《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設計
★ 關于人教版《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設計
★ 人教版《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設計
★ 高中語文《蜀道難》精品說課稿
★ 最新教研活動總結5篇
★ 2021中學教師個人述職報告范文
★ 幼兒園教研總結模板
★ 小學5年級語文有感的作文范文
★ 高中化學油脂教案范文優(yōu)秀范文總匯
上一篇:大班科學領域說課稿
下一篇:《科里亞的木匣》教學說課稿